【简介】:
元·郭畀书。纸本。行书。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九十八字。27.2×42.6cm。书诗一首。《石渠宝笈续编》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六)。
【赏析】:
这幅书法作品,存在一很有趣的现象:有的字写得很粗大(例如“剪”、“碎”、“还”、“落”等),有的字写得很细小(例如“赤”、“争”、“共”等),有的字是点画十分规矩的楷书(例如“西”、“肯”、“甘”等),有的字是典型的草书(例如“还”、“是”、“桃”等),这两种说来似乎很矛盾的写法,在同一纸中却能得到协调的效果,并相得益彰。
是什么原因获得这种矛盾而协调的有趣的效果呢?首先,章法上有整体感,书者採取了字距小,行距大的格式,行路十分明显,字的气势易于贯通;其次,字体不论草、行、楷,不论点线粗细,大都呈方形或扁形,即使拉得较长的字,以其横画的排列较紧,仍给人以扁势的感觉。通篇而观,似乎所有的字都统一在扁方的视觉形态之中;再次,书作全篇用笔较硬,即使是草书,使转处也很富于弹性而有力感,使笔调上得到统一。在字势上,无论何体,基本上都作右上耸取势,也是这幅书作多体多变而能达到统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