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嘉靖二年(1523)。纸本。草书。29.8×545.5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如果我们避开艺术价値不论,祝允明书法留给后人最有益的东西,是他那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否则,他就不可能在艺术精神日趋衰微、草法规日益丧失的明代拿出这一手笔力沉着、线条丰满、体势奇崛而又不失法度的草书。祝允明之所以能成爲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草书大家,无疑应归功于他的那种严谨的学风。
不同于作者的其它大草作品,本诗卷笔势极爲收敛,绝无连绵不断的缠绕之笔。字形基本单个独立,偶尔两字之间有牵连之笔也相当纤细。
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有这样一个错觉:写草书只要仅得结构就行了,至于用笔没有多大讲究。祝允明这帧行草书作品,使我们发觉此种认识多么肤浅。你看大家手底的线条是如此精到:藏锋起笔,从容不迫地转折,然后将笔锋缓缓送出。当然,使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祝氏能将充满理性色彩的线条与跌宕飞动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作者最値得人们称道的地方。
或许,我们可以说祝氏此作秀丽、拘谨有余,雄壮、豪放不足,但若有朝一日两者果眞都能在作品中找到,我们或许会大失所望,甚至大呼“个性消失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正是由衆多作品的偏至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