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宗赵佶书。纸本。30.9×322.1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瘦金体”本应爲“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据考证,此楷法并非赵氏所创,而是从唐代薛曜所书《夏日游石淙诗》而来。由于学它的人绝少,又因爲赵佶身爲帝王,故后人便以李代桃僵。
此《千字文》係赵佶二十三岁时作。用笔整体看去匀整峭拔,但若细察,每一字仍有粗细变化,特别是通过对端点、折点、折笔和一些短画竪笔的强调,突出了字的筋骨劲挺,使之绝不因笔画的细瘦而显得柔弱无力。对于撇、捺和一些长画则充分舒展,加之运笔参以行书笔势,故使此作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郁的书卷特色。而这正是一般楷书所匮乏的。由于《千字文》乃赵氏早年作品,故与后来的《瑞鹤图》题咏等相较,结体仍稍嫌弱,用笔也略欠纯熟、凝重。
《瘦金书千文》仍然是徽宗最爲拿手的瘦金书体式。淸劲严整,一笔不苟,展卷平视,但见鈎连组合,在在有序,而其“金缕”相衔,铁划银鈎,具有极爲俊逸的姿态和丰富的弹性,宋时散卓笔方行;一般宫中仍多用硬毫,徽宗擅工笔书更喜硬笔之弹力,故千文线条如张弓之弦,其形曲折,而其势则如脱兎之迅捷,倏尔即逝矣。后人以爲得薛曜之劲而绚丽过之。此语确是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