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吴琚书。绢本。行书。七言绝句一首。凡四行,共一十八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十)。
【赏析】:
吴琚行书《桥畔垂杨七绝诗》,共四行二十八字,乃墨迹绢本。
董其昌说吴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这只是说他学米专精,书风又酷似米芾罢了,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据《江宁县志》记载:其父留守建康时,他“日临锺、王帖自娱”。这证明他在米南宫外还曾上追魏晋。
这件行书诗幅中,学米的成分比较多,竪画的努势如“来、时”等字;结体的欹侧如“溪、君、家”等字,均极像米字。但细一分析,他与米字仍有区别,米字的势态“左倾”者居多,而且倾侧程度也比他大。吴字的势态左右摇曳,但感觉仍属平稳。米字熟练,上下流贯,吴字的行气连贯似乎要差一些。不过,据《石渠宝笈》记载,此作高三尺七寸,因此,字也比较大,当然不若写信札来得流贯,这也是很自然的。
(庄希祖)
赏吴琚是南宋书法名家,我们知道吴琚毕生学米芾行书,有不逾米芾一步之谓,他的行书常常能维妙维肖地再现米字。宋代书法通常谓之以意胜,苏、黄、米、蔡皆各具特色。吴琚此帧行书似乎也是米字笔与形的再现,但当我们认眞读一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着和米芾明显地差异。能察寻到吴琚自己的存在与表现形式。与他某些纯属米芾再现的书法是大相逕庭的。此帧作品,用笔厚重沉实,尤其点的用法与某些短笔画凝重练达的穿揷,给人们一种极强的力度感,使人能敏感到作品线条的内涵并不仅是外在形的聚集、它表现的深沉意味是一种特殊的线的张力,这种线是一种“力度=活跃在某些形中的张力”(康定斯基语)因而此帧作品无论线与结构都有米芾俊逸洒脱痛快淋漓的神彩处而不见米字通常的肆意纵横的习气,整篇于力的张弛中透露出极灵动的动态感,这是此帧作最大的成功处。其次在结构上紧敛含蓄,某些字的一部分採取近乎块面合成的结构形式,这不是王铎涨墨法的块面构图,而是线与线紧密相聚搭配爲一个小的块面。它将应该留白的位置尽可能地将白显映出来,以求在不平衡中获取最大的平衡。通篇字势的疏密俯仰、顾盼递带、大小错落更增添了作品在视觉上的丰富性,节奏韵律的和谐使观赏者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美的体验。
正因爲如此,吴琚行书在后世虽不甚显名但他上承羲、献、米芾。下对后世如张啓之等书家有着明显影响,在南宋书家中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