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大曆六年(771)六月刻。摩崖刻石。元结撰,颜眞卿书。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字。据《金石萃编》:“碑高丈二尺五寸,宽丈二尺七寸。”在湖南祁阳浯溪崖壁。重刻本有三:宋吴盱重摹本;四川资州“东岩本”;四川“剑州本”。宋搨石未裂,明搨石已断裂。上海艺苑眞赏社影印翻刻本。
【集评】:
宋黄庭坚《山谷集》:“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又,“鲁公书《中兴颂后诗》本从《瘗鹤铭》出而加以翩翩风致,几欲跨唐人而上之。”宋赵明诚《金石录》:“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宋董逌《广川书跋》:“此尤瑰玮,故世贵之。今数百年藓封莓,固远望云烟外至者,仰而玩之,亦天下之伟观邪”。元郝经《陵川集》:“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爲书家规矩凖绳之大匠。河朔尝见三数本,皆完好,而森森如剑戟,有不可犯之色。”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鲁公书之翘然者,在《八关斋记》上。”淸杨守敬《学书迩言》:“《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淸杨宾《大瓢偶笔》:“古劲深稳,颜平原第一法书也。”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
【赏析】:
观赏颜眞卿的书法,总有一种如对至尊的感觉。是来源于他那谨严整饬的法度,还是他书法中的那种儒道合一的封建秩序感,抑是他那威武不屈的崇高人格,说不淸。
《大唐中兴颂》是颜眞卿六十三岁时的作品。此时的颜眞卿已走出了《多宝塔》的方峻拘窘的笼罩,字形和气势显得更爲舒展和开张,那种横细竪粗、蚕头雁尾的样式已逐渐在淡化,外密内疏,似拙反奇,平中求险,一扫二王余韵。他损益内擫“横鳞竪勒”的笔法所导致的笔墨的滞重,发展了外拓的笔法。同时,在这幅作品中相向的弧形篆意结构得到了确立。而籀、汉简以及民间藁草的轨迹也在进一步向其中渗透。使历代沿袭的修长的字形,变爲正方,左右拓展,平添了一种恢宏的气度。在分间布白上,一反中宫紧凑,布白于字外的辐射状结体,改爲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的结体,笔势缓缓而行、捺脚重拙不作波曳之状,取得了一种厚重雄强的力感。正是颜体的这种变革,使整幅作品具备了一种大气磅礴,正而不拘窘,庄而不板滞的艺术个性。使人领略到一种整饬厚重的美感。由于颜眞卿深受儒、道思想浸淫,所以在整幅作品中又很明显地体现了左阴右阳、布白停匀,一笔问鼎的秩序感,颜眞卿艺术个性的确立,旣有其观察“壁坼裂”,“折钗股”,“飞鸟出林”的独特的艺术眼光,也有其唐王朝大文化的背景,从《大唐中兴颂》中我们似乎能领略到唐王朝的开拓、奋发的气魄和自信心,同时,似乎也更能体味苏东坡的那句“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的发自内心的赞叹了。
黄庭竪说过,大字前有《瘗鹤铭》,后有《中兴颂》。《瘗鹤铭》也是摩崖擘窠大字,字体宽绰,萧疏淡远,似神仙之迹。此《大唐中兴颂》是继《瘗鹤铭》之后的又一摩崖擘窠大字,两碑同爲大楷之宗。
《大唐中兴颂》苍雄奇伟,结字圆满舒展,用笔健挺劲利,充分体现了颜体“蚕头燕尾”之风格,是颜眞卿后期的成熟得意之作。笔法、字法别有情趣,用笔大刀阔斧,结字依崖石而取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淸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颜眞卿很喜欢在石崖上写字。晚年他常随身带笔,遇事就写,写完即刻,刻完就留在那儿。所以他一生遗下的碑刻、书迹较多。
写字的人都知道,大字最难写,大字楷书更难写,像此碑劲拔开张,雄伟奇特,怎不让人叹绝。观此碑能给人以无比壮美之感,它最能体现颜眞卿正直、忠烈、朴厚的个性。大义凛然,气势磅礴。习大字当习颜鲁公,习大字楷书当学《中兴颂》,从此入手,学其方正平稳,古朴雄阔,如此,当事半功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