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魏正光五年(524)三月刻。正书。三行,行十五字。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在书法审美实践中,许多人都不自觉地追求与主体心性相反的艺术风格,虽然这是一种极其正常的调节心理平衡的创作心态。但就“书乃心画”而言,至少其所作爲有些违背主体本质。结果,对某种风格追求一生,也只停留在形状之表,未免不很上算。
《李覆宗造像记》在凝重而奇恣上的成功,槪不由书刻者的着意表现,其实那时人亦不可能在风格上有明确追求。他们旣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过分的书写习气,更不复有同时人在书法风格上的衆多标树,以至于有对“个性”的痛切思虑。只是依次写来或次第刻下,记事而已,连整齐的款式也仅依石而成。如果说这是历史给予他们优越的外部环境和宽松的创作心境未免牵强,但却是一个事实;今人作书爲风格计必先冥思苦想一番,即至一提笔铺纸又不免紧张一阵。仅这一点不是够我们花上许多年月、废掉许多纸墨的代价,以换得临池的些许“鎭定自若”吗?更不谈所谓“超然物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临写这造像记三行字,篇幅虽小,线条固同于他刻,然而那种无拘无束的意度与在直线界格下不可端倪的线条走向,却要让人揣摩体验一大阵子。
尽管古人无意,我们如能体验到其中所含蕴的恪诚、热情与创造精神不亦乐乎?如此则技可进乎道矣,可以言“我笔写我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