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春秋吴国器铭,铭文爲错金鸟虫书。六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摹本。
【赏析】:
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吴、越、楚、蔡、宋等国盛行鸟、凤、龙、虫书各种字体,把它们刻在铜器兵器上并施加错金工艺,观之富丽堂皇,装饰性极强。这些字体的特点是以鸟类、鸾凤、夔龙、虫蛇类的形象,或做爲字体的外饰,或巧妙地嵌入字形之中,或只取其一部分,或使字形的线条屈曲蜿蜒而象徵地摹拟虫蛇的形神动态,或把多种形式揉合于一字一器,千万变化,不一而足。
《王子于戈》以二夔龙加于“王”字之上;“子”字下端拟虫形,侧饰夔龙;“于”字用西周金文写法,侧饰简化夔龙;“之”字线条几番回绕,拟虫形;“用”字上饰简化鸟首,下饰鸾凤;“戈”字以简化凤形嵌入字中,合以虫形线条。如果除去装饰,其字并无特出美感;把它们放到一起合观,印象则又不同。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线条,令人叹爲观止。应该看到,这是先民对于文字的一种有意识的美化,反映了一种理解。但因其“非文字之常”,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的扭曲性追求,即注定了它们寿命不长。面对这种惨淡经营下的艺术品,我们不禁产生了一种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