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书法)

史晨碑(书法):

【简介】:

碑在山东曲阜孔庙。两面刻。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穀祀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刻。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广三尺四寸。”隷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四月刻。高广尺寸同前碑。隷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后碑书风一致,当爲一人手书。世见最早搨本爲明早期搨本,“秋”字完好。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汉史晨碑》。台湾大衆书局、中华书书出版社均出了影印本《汉史晨前后碑》。《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北京图书馆藏明搨本。

【集评】:

淸万经《分隷偶存》:“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勅》之右。”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复尔雅超逸,可爲百世楷模,汉石之最佳者也。”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书法则肃括宏浑,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询爲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何绍基跋此碑:“东京分书碑尙不乏,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瑛》、《史晨》。”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隷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赏析】:

在汉代,孔子儒家学派的美学思想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中和美”是儒家艺术美的审美规範和要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要求艺术作到不偏不倚、不激不厉,一切美的形式必须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带理性、有节制、能被统治阶级和社会所接受的情感。在这种“中和美”思想的孕育下,汉代书法越来越向遵循严格的规矩和法度发展。

《史晨碑》是东汉后期的产物,其时隷书规範已臻顶峰,加之它置于曲阜孔庙这种庄重的场所,其书体风格能否符合“中和美”的标准是涉及对待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问题。所以,可以说《史晨碑》是汉隷中符合“中和美”的典型:整章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结字方正、波磔显明,字体秀润,中锋圆笔、逆入平出、有轻有重、有提有按,点画间疏密匀称,缓缓书来笔力健劲遒逸,给人以端庄典雅之美感,仿佛使人看到了这位文质彬彬的书家正襟危坐、毕恭毕敬、一丝不苟的书写情景。正因爲《史晨碑》是东汉隷书规範化、定型化时期的产物,又加之庄严埸所的限制,所以过分囿于法度和规矩,反而失去了像在它之前的西汉《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以及东汉初期的《开通褒斜道刻石》、《子游残石》那样古拙稚朴的情趣,也不及稍它之前的《石门颂》那种自然恣肆的神韵。

史晨碑在用笔上与《曹全碑》比较接近。一波三折,笔笔精细工整,故其笔画圆秀典雅。笔姿虽不那么开张、洞达,但却端庄、温纯,自然可爱。笔画行进中,不像阳嘉残碑那样,时常出现大的波澜,例如波挑笔的写法,而是委婉绵缠、精雕细凿,以不动声色的顾盼之情动人。

史晨碑结体平正,注重严谨的法度,形体间的笔画对比不太强烈,所以显得整齐有余而变化不足。淸万经评其曰:“修饬紧密,矩度森然,……步伍整齐”。

史晨碑的布白疏朗明快。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充分的间隔,间隔间也很讲究呼应,相对于密不透气的《衡方碑》,收到了空旷舒展的艺术效果。《书谱》曰:“篆尙婉而通,隷欲精而密。”在汉末百花竞开的隷书艺苑中,“精而密”的作品爲数不少,但旣要求得精而密,又要有突出的个性,则很不容易。史晨碑能以严谨扎实、甚至无可挑剔的笔法取胜,若寻其个性来,就不那么醒目了。这必然使得它在书史上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学习此碑,如果不注意抓住它隐蔽起来的个性实质及其变化,便很容易失之平俗。

为您推荐

书法

书法 : 有两个含义。 第一,一种中国特有的,以汉字为载体,通过对汉字点画、结体及章法的表现,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传统艺术形式。它用柔软的毛笔书写,书写的对象是中国特有的既..

《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 中国木活字印刷术文献。元代王祯撰,附录于王氏《农书》之末。主要内容有:①写韵刻字法。按韵别写字样,贴于板上刊刻。常用字增刻字数。约共3万余字。②锼字修字法。把板上已刻字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