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笔记。明张岱著。八卷,一百二十三篇。创作于清初作者之晚年。其自序云:“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其所创作,多为作者早年生活的回忆,充满了对于繁华往事的追忆,对明朝的覆亡,流露深沉的哀痛。作为山阴人,述家乡及杭州、西湖尤多。如《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诸名篇。亦有非越中之经历者,如《栖霞》写金陵栖霞山之游:“日晡,上蹑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以清新秀丽的文笔,写出如画之景。人与景交相辉映。作者身处晚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受公安、竟陵文学之影响,又兼有二派之长,反拟古,抒性灵,绝无道学家的严肃说教。但明清鼎革,繁华梦去,转眼皆空,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未免给他的作品带来某种感伤的色彩。如《越俗扫墓》忆“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的盛况,今则“乙酉方兵,画江而守,虽鱼菱舠,收拾略尽。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步往返之。妇女不得入城者三岁矣!萧索凄凉,亦物极必返之一。”形成鲜明对照。余如《二十四桥风月》、《柳敬亭说书》等,皆为名篇。晚明散文,张岱为其代表之一,在五四时期,备受读者推崇,并影响及于近代抒情散文的创作。是书最早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仁和王文诰刻本。此后有道光刊本、《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2年北京朴社俞平伯标点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与《西湖梦寻》合刊的马兴荣校点本。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