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众化运动②

文艺大众化运动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作家为了促进文学与人民大众相结合所展开的活动。革命作家在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要坚定地捍卫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的方向。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方向,必须使创作和群众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自己的文学。这个问题前后讨论了近十年,同时还在创作实践中作了初步尝试。“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民文学运动的起点。但最初的新文学作品的读者主要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20年代末期,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一些成员的文章,如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林伯修的《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中,倡导以文艺大众为对象,开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先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在左翼作家主编的《文艺大众》、《拓荒者》、《艺术》、《沙仑》等刊物上,展开了文艺大众化的第一次讨论。中心议题主要是“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参加讨论者有鲁迅、郭沫若、冯乃超、夏衍、郑伯奇、蒋光慈、阳翰笙、洪灵菲、冯雪峰、钱杏邨、田汉、沈西苓等。1931年冬,文艺大众化的第二次讨论开始。讨论围绕着如何创作大众化作品展开。左联刊物《北斗》、《文艺新闻》发起征文,《文学导报》、《文学》、《文学月报》等发表了瞿秋白、茅盾、鲁迅、周扬等人的文章,进步的文化工作者陈望道、郑振铎等也参加了讨论。1934年春夏,进行了第三次讨论。除左翼作家外,文化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如陶行知、胡愈之、陈子展、曹聚仁等也参加了讨论,使讨论的方面超出了文艺的范围,大众语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文艺大众化运动是在左翼作家学习列宁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伟大思想号召下兴起和开展起来的。促进文艺大众化,成为当时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有别于初期的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您推荐

抗战文艺运动②

抗战文艺运动 : 抗日战争时期以宣传民族救亡、抗击侵略为中心内容的文艺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艺运动发生很大变化。战争初期,文艺界出现了热烈而广泛的抗战文艺运动。其间多幕剧、长篇小..

苏区文艺运动②

苏区文艺运动 : 苏区文艺运动是当时革命事业的一部分,革命的性质决定了文艺运动的性质。当时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的文艺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在文艺创作方面,苏区的文艺创作大多是集体创作加工的,其中以..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②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 1930年,面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国民党的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提倡“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他们于1930年6月发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朗诵诗运动②

街头诗运动②

街头诗运动 : 1938年主要在延安开展的一种群众性诗歌运动。在“战歌社”、“战地社”和诗人柯仲平、田间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延安逐步形成了街头诗运动。1938年8月7日,被称为“街头诗运动日”。街头诗,也叫传单诗、墙..

延安文艺座谈会②

延安文艺座谈会 :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邀集文艺工作者举行的座谈会。这是当时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文艺队伍是革命的,他们当中不少人曾遭受过反革命势力的压迫和摧残,不少人曾同帝国主义、封..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②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 1930年2月15日于上海成立。由郁达夫、鲁迅、田汉、郑伯奇、赵南公、彭康、潘汉年、陈波儿等51人发起,成员以艺术家为多。鲁迅是执行委员之一。他们的宗旨是争取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