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正音谱》

    《太和正音谱》 : 北曲曲谱。一名《北雅》。明代朱权撰。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
  《太和正音谱》成书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分上下 2卷。内容可分为戏曲理论和史料、北杂剧的曲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式"、"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七个标目,涉及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和对元代至明初戏曲作家的评价等,并有杂剧作品目录。在戏曲声乐理论方面,有关于歌唱方法、宫调性质的论述、歌曲源流以及历代歌唱家的片断史料。"词林须知"部分的内容,基本上袭用了燕南芝庵的《唱论》,但有所增补和发挥。
  《太和正音谱》第二部分的曲谱,依据北曲12宫调,分类列举每种曲牌的句格谱式。详注四声平仄,标明正衬,每支曲牌还举出元人或明初杂剧、散曲作品为例,共收335支曲牌。
  《太和正音谱》现存最早版本有清代长洲汪氏所藏影写洪武间原刻本、清代山阴沈氏藏别本影写洪武间刻本,此外还有明人程明善辑刻《啸余谱》本、崇祯间黛玉轩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子,系根据涵芬楼秘籍所收现存最早的影钞明初洪武间原刻本重新校印,并用明代万历四十七年流云馆刻《啸余谱》本校勘,附有详细校勘记。
  《太和正音谱》为古典戏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史料,特别是曲谱部分,是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后来明清人的曲谱中北曲部分都是以《太和正音谱》为依据的。

为您推荐

随感录

随感录 : 见杂文。 ..

孙原湘(1760~1829)

孙原湘(1760~1829) :   清代诗人。字子潇,晚号心青。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幼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嘉庆十年(1805)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

睢景臣

睢景臣 : 元代散曲家。一作睢舜臣,字景贤。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在"方今才人"之中,并说:"大德七年(1303)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可知他是钟嗣成同时代人。曾撰《屈原投..

苏轼(1037~1101)

《隋炀帝海山记》

《隋炀帝海山记》 : 宋代传奇小说。共 2卷,原出《青琐高议》后集五卷。作者不详(或题韩偓撰,不可信)。上卷题下原注"记炀帝宫中花木",下卷题下原注"记登极后事迹",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认为系编者所加,予以删去。..

孙樵

孙樵 : 唐代散文家。字可之,一作隐之。关东(郡县不详)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官中书舍人,僖宗广明元年(880),诏赴岐陇行在,迁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绯鱼袋。   孙樵曾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家。他是..

苏辙(1039~1112)

苏辙(1039~1112) :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