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十三行 晋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晋 王献之 :

(晋)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曾经对父亲王羲之说: “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 ( 《书断》 )不管王羲之是不是听了他的话,但确实“改”了 “体” ,完成了从章草到今草的过渡,也完成了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在父亲巨大的光环笼罩下,王献之该怎样做?似乎也应该是“改体” 。
王献之确实也 “改体” 了。 他一改父亲的内��笔法为外拓, 一变父亲的温文尔雅为锋芒毕露。唐张怀瓘《书议》说: “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说他“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变,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后人称之为 “破体” ,为 “一笔书” 。
《洛神赋十三行》就是这种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曹植的《洛神赋》,是一篇情挚文茂的美文,深受人们的喜爱。顾恺之绘之于画,王献之书之于纸。遗憾的是王献之所书的《洛神赋》,到宋时就只剩下十三行了。据说为贾似道所得,贾将它刻在一方极温润的水苍色端石上,美其名曰为“碧玉” ,所以称《玉版十三行》。
此书为小楷,但与钟繇、王羲之小楷已大不同。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用笔不带一丝隶意,结体不再方扁,而是略带修长,纯然楷书意味,被称为晋人楷书极则。
此石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贾似道半闲堂旧址出土,清康熙年间入内府。八国联军焚圆明园,此石流入民间。现藏首都博物馆。

为您推荐

瘗鹤铭 南朝梁 陶弘景

瘗鹤铭 南朝梁 陶弘景 : 自宋以后,《瘗鹤铭》不过就剩五块残石,字也不多,但名气却大得吓人,被称为 “楷书之祖” 、黄庭坚甚至说“大字无过《瘗鹤铭》” ,但它却命运多舛。 《瘗鹤铭》本刻于焦山石..

鸭头丸帖 晋 王献之

鸭头丸帖 晋 王献之 :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王献之所书著名的《鸭头丸帖》就这么寥寥十五个字。 鸭头丸是一味中成药。据《医方类聚》卷一二八引《济生》,配方是: 甜葶苈(略炒)..

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 :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贞观六年(632),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无意中发现了一处甘泉,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出在皇帝身上,就不算是小事了。于是,命魏征撰写了《九..

黄庭经 晋 王羲之

爨龙颜碑 晋 佚名

爨龙颜碑 晋 佚名 : 在云南边陲,还有一位爨族首领因为一块墓碑而名垂千古,他就被封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的爨龙颜。他死了以后,立了一块墓碑,就是这通《爨龙颜碑》,因为地处..

兰亭序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晋 王羲之 :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人有四十一人之多。在进行了传统的修禊活动,饱览了山川秀色之后,人们来到蜿蜒的..

孔子庙堂碑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唐 虞世南 :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刚刻好后不久就毁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它太好了,所以刻成以后每天“车马填集碑下,椎拓无虚日”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 )。再硬的石头也经不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