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谜的基本要求

    制谜的基本要求 : 猜谜时候,我们都是先看谜面,再看谜目,如果有谜格,还要注意谜格,然后再根据这些来猜出谜底。制谜的过程,与此刚好相反。制谜的时候,往往是先寻找谜底,从众多的字、词、句中找出有可能成为谜底的材料,然后再为它选目、定面。当然,也有少数谜语是先有谜面再有谜底的,比如我们看到一些现成的诗句或者词语,立刻联想到它可以用来作谜面射某事某物。
要制作灯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灯谜是一种语言文字艺术,因此,制谜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字的形、音、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因为灯谜主要是利用“别解”,也就是不按正常的含义去理解,就要求制谜者对文字的“歧义”有较多的了解。比如我以“君子远庖厨”为谜面,打诗歌名一,谜底是“《离骚》”,利用的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谜面是《孟子》中的话,谜底是屈原的名诗,“离骚”两字的原意,“离”是“离开”的意思,扣合“远(远离)”;“骚”是“牢骚”,在这里别解为“辛骚的气味”。“离骚”就成了“远离辛骚的气味”,和谜面相吻合了。如果你不知道“骚”有“辛骚的气味”的意思,就制不成这则谜语。
再比如以“直突积薪”为谜面,打医学名词一,谜底是“病灶”。“突”在古汉语中有“烟囱”的意思,“直突积薪”的典故出自《汉书·霍光传》,说有一个人经过一个地方,见主人家中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放了许多柴禾,就对主人说:“你应该把烟囱做成弯曲的,还应该把堆在旁边的柴禾搬走。”主人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不久,直烟囱里溅出的火星果然把旁边的柴禾引燃,酿成了一场大火,幸好邻居们都来帮着救火,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也叫“曲突徙薪”。知道这个典故,你就会知道这一场火灾是由“灶”的毛病引起的,这个“灶”,当然就是“有病的灶”,与谜面相扣合。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典故,就制不出这一则谜语。

黎孟德《江村夜归》


谜语的艺术性强不强,除了构思巧妙、扣合贴切以外,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谜面谜底的文字是否优美,比如以“诸葛武侯坐船”为谜面,打常用词一,谜底是“漂亮”。利用了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谜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谜面实在勉强,更谈不上美感。我把谜面换成诗句“孤光一点萤”,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假如你还知道这是清人查慎行的诗《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联想到下面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就更会带给你很美的感觉。
再比如以“火烧赤壁”为谜面,打词牌名一,谜底是“《满江红》”。应该说,这是一则不错的谜语,它让人联想到三国时孙刘联合,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指挥大军,一把火烧垮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的壮丽景象。
假如我们用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为谜面,仍然打“《满江红》”,就会获得另外一种美感,那是在晚霞如火、残阳如血的黄昏,鲜红的落日,把江水染得通红,映着青山,映着绿树,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
我们还可以用“夕阳方照桃花坞”为谜面,仍然打“《满江红》”。据说有一次,大家在江边的一座亭子中饮酒,酒酣耳热以后,有人提议以眼前的美景赋诗。有一个富商,本来不学无术,他也想附庸风雅,就张口吟道:“柳絮飞来片片红。”话一出口,大家就哄笑起来。谁都知道柳絮是白色的,当年,晋代的才女谢道韫,在叔叔谢安命她和哥哥赋诗咏雪的时候,哥哥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受到后人的嘲笑,而她则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获得千古美名。今天这位富商一开口就说“柳絮飞来片片红”,怎么会不引起大家的哄笑呢?正当这位富商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的时候,旁边一位文人漫不经心地吟道:“夕阳方照桃花坞。”大家一听,立刻止住了笑声,雪白的柳絮,在夕阳的照射下,不是被映得红红的吗?这一下,不但替那位不学无术又好出风头的富商解了围,而且大家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士的巧思。这里没有说到“水”,但是“坞”,可以解为水边停船的码头,如“船坞”。所以可以与“满江红”相扣合。用这个谜面,使我们在产生美感的同时,还会感到有趣。
再有,谜目中有许多是与文学艺术有关的,简单一点的,有打成语、常用语的,复杂一点的,有打诗句的,打《西厢记》的,打《三国》《水浒》《聊斋》《红楼梦》的,打词牌、曲牌名的,没有比较好的文学素养,是不行的。
第二,要有比较广博全面的知识修养。灯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篆刻等等,缺乏这些方面的常识,是不能制作出很好的灯谜的,至少,你的题材范围会相当狭窄。
第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灯谜的特点,是利用“别解”,也就是不完全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而需要换一个方向去思考。制作灯谜,缺少联想的能力是不行的,联想越丰富,制出的灯谜也就越精彩。许多人都以“一”字为谜底制谜,其中不少构思精巧,比如“生旦丑末”(生、旦、丑、末本是戏剧四大行当,别解为“生、旦、丑四个字的最末一画”)、“赤子之心”(别解为“赤、子两个字的中间一画”)、“天没它大,人有它大”(“天”字没有“一”,就成了“大”字;“人”字有了“一”,也成了“大”字)、“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一”是一个很小的数,但是却在“百”字和“万”字的上面)等。我也曾经以“一”字为谜底制过一些谜,除了前面举过的“童养媳”以外,还有“孤儿”(孤儿就是大人不在了,“大”字“人”不在了,就剩下“一”)、“阴天的早晨”(早晨就是“旦”,“阴天”就是没有太阳,“旦”字去掉“日”字,剩下“一”字)、“离弦之箭”(这是用象形法,离弦之箭就像一个“一”字)等。
第四,要熟悉谜语的基本知识,掌握制谜的基本方法。如果对谜语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对制谜的基本方法不熟悉,不仅不能制出佳谜,有时还会闹出一些笑话。
灯语的原则之一是“别解”,而不是使用本意。举例来说,我以“1-1”为谜面,打英文字母一,谜底是“H”(见前),可以算一则佳谜,因为“1-1”与“H”之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但是如果以“1-1”打俗语“等于零”,就不对了,因为“等于零”就是“1-1”的结果,不是“别解”,所以不能构成谜语。在谜语中,“1-1”是等于“三”的,它是把减号“-”也看作是“一”,再与两个“一”字合在一起,就是“三”字。
再比如有人以“清明前一天”为谜面,打节日名一,谜底是“元旦”。这是一则佳谜,因为它把“清明”别解为“清朝”和“明朝”,那么“清明前”就是“元”,“一天”正解为“旦”,合起来就是“元旦”。如果同样以“清明前一天”为谜面,同样打节日名一,而把谜底猜作“寒食”就不对了,因为在古代,“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这是陈述一个事实,而不是猜谜了。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再看下面这几则谜语,就可以知道它们的错误了。

恭贺新禧(打电影名一) 谜底:《祝福》


军烈属(打电影名一) 谜底:《光荣人家》


河那边(打电影名一) 谜底:《彼岸》


犬子(打《红楼梦》人名一) 谜底:狗儿


有人以“广”为谜面,打中药名一,谜底是“唐皮”,这则谜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广”字是“廣”字的简化字,它违反了灯谜底面不能有重字的原则,虽然一个是简化字,一个是繁体字也不行。如果以“广”为谜面,打食品名一“腐皮”就可以成立了。

为您推荐

别解

别解 : 这是谜语,尤其是灯谜中最常见的手法,我们在介绍制谜方法的时候已经作了介绍,正因为它利用的是汉字的多音和歧义性,所以,有很强的隐蔽性,使谜语产生出一波三折的效果,而当你豁然开朗,找到正..

常用谜格

常用谜格 : 谜格的出现是很早的,但是,到明代才被规范命名,最早的谜格以所谓“广陵十八格”为代表,不过十多格,而到晚清时期,猛增到四百余格,其中许多非常生涩,不利于谜语的普及和发展,民国以来,才..

最早的谜语

最早的谜语 : 早在四千五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黄帝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刮大风,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吹得无影无踪了。他又梦见一个人拿着一张重千钧的大弓,驱赶着一万群羊。第二天,他对臣下说:“大..

反面会意

宋代的谜语

宋代的谜语 :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谜语空前繁荣的时代。 宋代的文人生活优厚,所以更多地留意于游戏一类的杂学,猜谜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秦观等,都有许多制谜..

谜语的基本结构

谜语的基本结构 : 谜语和灯谜,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比如: 潺潺流水 (打字一)* 这一则灯谜中,“潺潺流水”就是“谜面”,它以隐语的形式书写出来,供猜谜者去分析联想,寻找隐含在..

求对

求对 : 要求找出一个谜底,与谜面成为意思不一定相关(在对联中被称为“无情对”),但对仗必须工稳的对子。比如: 杨玉环(打演员名一) 谜底:李金斗* 再比如: 冯梦龙(打古人名一) 谜底:韩擒虎 还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