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赋》 :
西汉王褒作。王褒(?~前61),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善写诗歌,工于音律,长于辞赋。《汉书》本传载汉宣帝时,太子身体不安,故召王褒侍奉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洞箫赋》或应作于此时,是为太子而作。
赋作先对箫竹所生长的江南丘墟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天地精气和周围生灵环境塑造了箫竹的高尚品性,后得圣主恩幸,经巧匠之手而成良箫。接而描写箫声的纷繁多变,而且因应曲度和赋歌的不同,更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赋的最后还层层铺叙了箫声所能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
明刻本《梁昭明文选》中的《洞箫赋》
艺术上,《洞箫赋》主要以骚体写成,描状风声、水声以及鸟兽啼叫声十分传神,对箫声的描写更是声情并茂,纤毫毕现,使读者恍若身在其中。整首赋中都弥漫着对箫的高尚品质和作用的肯定,起到一定的讽喻作用。汉宣帝曾为王褒等的辞赋辩护,说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与此赋正合。《洞箫赋》是写古代乐器及音乐的重要作品,后世不乏模仿者,间或出现的四六句式,是六朝骈文的先始。
《洞箫赋》见载《文选》卷十七,《艺文类聚》卷四十四有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