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泼洒在绢上或纸上,据所似形象就势图画来,唐朝人陆龟蒙的诗中就有反映:“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和五贶诗·华顶杖》)相传此法为唐人王洽首创。“王洽不知何许人也,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为王泼墨。”其人好喝酒,为人颇自傲,不受约束,浪迹江湖。每次作画都是在他大醉之后,先用墨泼于纸、绢上,以泼墨所成的相似形象:或为山,或为石,或为林,或为泉,自然天成,瞬息而就,云霞舒卷,烟雨惨淡,毫无一点墨污之迹,(《宣和画谱》卷十)后引申:形容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一片暗黑色。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国画的一种技法,《龙门阵》:“不数日,我作了一幅题为《清明时节》的泼墨人物画,送请悲鸿先生指教。”《四川日报》:“他正着手泼墨,但《四川省情》1984年版上的一段文字让他呆住了。”
②喻景物所呈现的一片暗黑色,吴组缃《山洪》十:“近处山上茂密的树林蔚成大块大块的重色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