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或隐私)被发觉。
一钓鱼人垂钓于河水之上,一樵夫经过此地,放下柴担歇息。二人一问一答,从鱼铒之关系而谈论诸多富有哲理的问题。其中谈及名实利害:名是实之客体,利是害之主因。立身处世要依赖一定的物体,贪婪的人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追求利益之中,便生出祸害;立身处世必靠一定的名份,许多人便全身心求名,所以就有名不副实。
偷别人东西的人称为盗,他开始行窃的时候,唯恐偷的东西不多,“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等到事情被发觉后,就生怕偷的东西太多了。)贿物与赃物都同为一物,名称不同而已,主要是利与害的原因。(宋·邵雍《渔樵对问》)
今沿用本义。
《电影故事》:“杀了苏珊的布赖斯始终惴惴不安,感到黑暗中有一双眼睛洞察了他所十的一切。如果此事败露,将动摇他在政界的地位。
”《人民日报》:“桂林烟草专卖局成‘官倒爷’,倒卖活动数次败露,有关领导未被追究。”《成都晚报》:“此事败露后,社会舆论谴责雅各逊‘无耻地践踏法律’和‘野蛮地破坏医德’,要求予以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