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一般指法则、规律,儒道两家各有认识。
儒家以其为正道、常理、治世法则、伦理纲常。《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书·司马迁传赞》:“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唐·柳宗元《箕子碑》:“当纣之时,大道悖乱。”清·戴名世《宋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道家则以“大道”为万物本源、自然法则或成仙之法。《老子》第三十四章:“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物情顺通,大道无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岩既笃志大道,游览名山,至太华,遇云房,知为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