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1962 )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1962 ):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1919 —)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
1919 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 岁时她全家迁往罗
得西亚,此后20 余年家境贫困。她 15 岁(又有说是12 —13 岁)时因眼疾辍
学,在家自修。16 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
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荣
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 个孩子。1949 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
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
唱》(1950 )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
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
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 《暴力的孩子们》——即 《玛
莎·奎斯特》(1952 )、《良缘》(1954 )、《风暴的余波》(1958 )、《被
陆地围住的》(1965 )以及《四门之城》(1969 )——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
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
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
(1962 )。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
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
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 (1971 )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 《幸
存着回忆录》(1974 )。《黑暗前的夏天》(1973 )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
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
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 )、《第三、四、五区
域间的联姻》(1980 )、《天狼星试验》(1981 )、《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
(1982 )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
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
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象《简·萨默斯日记》 (1984 )
和《好恐怖分子》(1985 )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伍
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内容概要   首先应该说明,由于《金色笔记》(中译本名为《女性的危
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难以复述其“故事梗概”,因此几乎不
可能划分“内容概要   ”和“分析鉴赏”。在这部作品里莱辛打破了她以往
所采用的按时序叙事的写作方法,从数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表现女主人公
安娜·弗里曼·吴尔夫的生活。人名具有象征意味,就象玛莎·奎斯特的姓
(Quest )意为“追求”,安娜名字中的“弗里曼”(Freeman )意思是“自
由人”。全书以名为“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称中篇叙述为框架。该故事分为
五个小节,讲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业,每两节之间夹有一连串所
谓的“笔记集”,其内容取自安娜的四个笔记本(即黑色,红色,黄色和蓝
色四本). 如此反复四次,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之前还插入了一个独立的
“金色笔记”部分。其中黑色笔记本中记载着安娜年轻时在非洲的主活,特
别是她在当地一个左翼小团体中的活动,以及因此历经的幻想、激情与失望。
她的第一部小说《违禁的爱情》就是这段生活的产物。红本记录着与政治事
件和活动有关的事。黄本中是一束草稿,描写一个叫爱拉的虚构的人物的爱
情纠葛和写作生涯。蓝本是安娜的日记,其中包括她为英国共产党的一家出
版社工作的情形,她退出英共前后的痛苦心境以及与她多年相处的男友迈克尔离去造成的孤独迷惘。全书呈一种刻意安排的万花筒式的混乱。读者可以
依照原书顺序读;也可打破原有排列重新加以组合,比如把所有的“自由女
性”或“黑色笔记”等等的片断章节集中起来,阅读。小说的多重结构是与
作品的多重主题相对应的,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矛盾重重的精神世界。安娜和
莫莉都是离了婚的单亲家长,各自有工作(安娜是作家,莫莉是演员,独立
支撑,抚育儿女。在各节“自由女性”中她们每每在莫莉的厨房会面,讨论
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难题。她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不愿盲从,也不肯随遇而安。
然而她们这样的女性并不“自由”,相反却陷在重重困境之中。首当其冲的
是思想危机。象许多在“红色”三十年代成人的西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安
娜们曾热忱介入谋求变革的政治活动,后来却因种种原因而感到困惑,被深
重的失望和疑虑所折磨。但另一方面她们对资本主义现状仍多有批评,不能
无视世间的剥削压迫、冲突动乱而心安理得地吃一份中产阶级的黄油面包;
对世界大同的理想,对左派事业仍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联系。
由于思想上的惶惑,她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信心也几乎消磨殆尽,这尤
其体现在安挪的“写作心理障碍”中。安娜很鄙薄她的第一部小说,认为这
类畅销作品歪曲、粉饰了生活的真相,将有关种族压迫的残酷而又平淡的现
实转化成老式的感伤浪漫故事。她对语言产生了深刻的不信任,以致不再能
动笔创作。在私生活里“自由女性”们也是四面作难,进退维谷。象安娜笔
下那位爱上了一名有妇之夫的爱拉一样,她们不愿作者式的贤妻良母,又尚
未摆脱渴求保护和依傍的心情;既要应对男友离弃或“不忠”时的嫉妒心与
失落感,又要对付把她们当做侯补消遣物的那些妻儿俱全,功成名就的“体
面”男人们。养育子女是另外一种挑战。安娜的女儿决心反母亲之道而行之,
上寄宿学校,作个从众随俗,循规蹈矩的“正常人”。而莫莉的儿子则既继
承了母亲们的激进思想、批判精神,又继承了她们的惶恐疑惑。他时而愤世
忌俗,时而消极绝望,以至企图自杀,造成双目失明。安娜深感到自己被困
于重重矛盾之中,人格分裂,无所适从,于是求助于一位绰号叫“甜大妈”
的心理医生,向她吐述自己的焦虑,描述各式各样的梦,并倾听她的分析。
她之所以同时使用四个笔记本,把经验分为往事与现今,政治与私生活,实
在的与虚构的,是试图在纷坛混乱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条理。但是,这种把生
活划分成许多“部类”的作法无疑又加深了她的精神分裂。在这种状况下安
娜结识了一个新男友,即与她的经历和思想状况近似的美国人索尔。他们互
相爱恋、扶持,又互相折磨、互相憎恶,经历了某种精神崩溃。“金色笔记”
一节似乎表明他们从这种近乎疯狂的共同经验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完整性”
和一些新的力量。他们俩分别从对方得到灵感,确定了自己下一部作品的题
目,并决心“继续斗争下去”。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中安娜和莫莉照例
地又在厨房会面。直到小说收场,她们只设想出一些妥协的、权宜的作法:
莫莉准备和一名“进步的”生意人结婚;她的儿子决定继承资本家父亲的产
业,以财产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拟去夜校为少年犯人授课,并参加工
党。对于这些,她们自己也持讥讽、怀疑的态度。这是对那节“金色笔记”
畅想曲所揭示的希望的某种“冷处理”。很显然,安娜们的难题和危机都没
有得到最后的解决。
作品鉴赏   莱辛早年作品深受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影响, 《金
色笔记》一书精心构思的多重奏式的复合结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引起很多
批评家的注意。这部作品常常被认为是莱辛对文学和小说的一种再思索。它强调理性化的语言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差距和矛盾。语言总是力求趋近一种秩
序,一种解释,而生活本质上就是亦此亦波,亦因亦果的说不清的混沌整体。
所以安娜的四个笔记本的内容成了对她的原始意图的嘲弄:如对政治的关心
并未能被拘在“红色笔记”里,蓝本中记述的安娜的个人危机是与红本中的
政治问题交错纠结,互相呼应的。而她的私人笔记有时又竟成了报刊新闻报
道剪贴簿。在这篇小说里,“故事”被打成了碎片,分裂成许多片断的记录
和叙说,其中没有任何一部分具有权威性。“自由女性”从传统的全知角度
以第三人称叙事方式描写安娜和莫莉的生活,但是安娜的四个笔记本表明,
人的思想和活动是如此多面化并且矛盾重重,不可能被干净利落地收入任何
“全知”叙述中。“虚幻”与“真实”的界限和关系也变得难以确定。黄色
笔记中的爱拉是个虚构人物。但她的处境和心态十分地近似安娜本人。难怪
安娜在另一处又说:爱拉就是安娜。而试图“写实”的文字却注定要背离真
实。安娜惶恐地发现,不仅她的小说《违禁的爱》有歪曲之嫌,就连理应最
真实的私人日记(“蓝色笔记”)“也一样虚假”。有时她在日记中巨细无
遗地详录一天的活动和心理感受,但又不认为这些吃喝拉撒睡的细节的总和
就是她的生活的“真相”。于是又把这一切划去,换上“寻常一天”,“万
事如旧”等同样令她不安的表述方式。在蓝色和金色笔记本中安娜的歇斯底
里的美国男友名为索尔,但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中提到这么个人物时,他
根本不叫索尔,也并不那么疯癫。“自由女性”的叙述具有传统小说的权威
语调,好象是客观的,可信的。然而小说其他部分中又暗示它不过是安娜的
另一部作品。全书收客着许多有时互相印证,有时互相抵牾的重叠交错的叙
述,却没有什么被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也无从判断孰“真”孰“假”。但是
另一方面,在莱辛的作品里形式是和内容融合一体的,艺术的疑惑和问题也
是生活的疑惑和问题,作为“主人公”的安娜思想陷入重重危机,找不到可
以当做人生蓝图的现成的情节模式。不论在社会活动和私生活中她都不知当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四分五裂的“故事”讲述的正是这种四分五裂、迷惑
不安的人生。从某个意义上说,所有笔记本中支离破碎的片断记述又都具有
“真实性”: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或表现了主人公(有时也兼叙述人)
的精神困境。安娜们作为具有正义感的独立不羁的“自由女性”在思想上和
实践中都无所归依,彷徨痛苦,但又不肯就此彻底放弃信仰,消沉绝望。安
娜的一本本笔记就录记了她们痛苦求索的思想轨迹。这部小说虽然高度关注
艺术形式问题,却显然并非只是为艺术而艺术。莱辛仍一如既往地关心让会
和人生。也正因此,《金色笔记》不仅得到文学批评家们的重视,更在左翼
(或前左翼)知识分子以及许多具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妇女当中引起了相当大
的反响和共鸣。
(黄梅)

为您推荐

《庸闲斋笔记》

《庸闲斋笔记》:笔记。清陈其元撰。十二卷。其元字子荘,浙江海昌(今浙江海宁)人。出身巨门豪族。文章、政事兼擅其长。与当世名流相周旋交游极一时之盛,致仕后撰成是编。成书于同治间。内容首述家门盛迹、先世轶事,次及游..

《畏垒笔记》

《畏垒笔记》:笔记。清徐昂发撰。四卷。昂发有《小南邨集》已着录。是书为作者晚年读书随笔杂记。成书于康熙间,凡一百八十则,三万二千余字。内容较丰富,凡于历代人物、掌故事件、天文地理、器物及小学、歌谣有争议者均详..

《恩福堂笔记》

《恩福堂笔记》:笔记。清人英和(1771-1840)撰。二卷。英和字定圃,号煦斋,又号梅琴,姓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少有异才,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着有《恩福堂诗集》等书。是书成于道光间,约二万字。内容甚丰,于清廷掌..

《笔记小说大观》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笔记。清人纪昀(1724-1805)撰。二十四卷。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记》、《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昀有《纪文达公遣集》已着录。是书为着者晚年力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

《香祖笔记》

《香祖笔记》: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十二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着录。是书记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三年(1703-1704)。因所居官邸西轩有兰数本,昔人谓兰曰“香祖”,故以名书。全书十三万字。内容与《池北偶谈》..

《南亭笔记》

《南亭笔记》:笔记。清李宝嘉(1867-1907)撰。十六卷。嘉有《官场现形记》已着录。是书凡六百三十余则,约十一万字。内容主要记述清代名人轶事。上至皇族,下至县吏,穷及有清一代着名公卿大臣、饱学之士和文学名流。其中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