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雪国(1935 —1947 )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 —1972 )日本著名现代主义作家。生于大阪
府天满区此花町的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父川端荣吉是一位开业医生。川端
廉成 3岁丧父,翌年丧母。刚入小学时,祖母逝世,3年后姐姐又死去。此
后,川端康成便同63 岁的祖父川端三八郎生活在一起,二人搬回乡下居住。
十几年后,祖父死去。在少年时代,家庭成员的接连死亡,造成了川端康成
对人世的恐惧,同时也养成了他的孤僻性格。1920 年7 月,22 岁时考入东京
帝国大学英文科,第二年转入文学科。1921 年4 月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
了处女作《招瑰祭小景》,从此步入文坛。1924 年3 月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同年10 月,参加新感觉派同人杂志《文艺时代》的创刊工作,同横光利一一
起,成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新感觉派文艺运动把川端康成送上了文坛
的第一线,但他对新感觉派艺术并不满意,1929 至 1934 年间,进行了自己
的文学道路的探索。1935 年1 月他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雪国》,标志
着川端文学进入成熟期。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前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
扩大对外侵略战争,要求文艺为侵略战争服务。川端康成并未随波逐流,始
终坚持自己的文学道路。战后,川端康成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他是日本拥
护世界和平七人委员会委员之一,呼吁美国停止侵越战争,并积极主张恢复
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8 年6 月, 他继志贺直哉之后任日本笔会会长。
1958 年9 月,当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努力促进东西方的文化思想交流。他
是日本艺术院会员。1968 年 10 月 8日,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他
的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被评为获奖作品,诺贝尔文学
奖金委员会称赞他“以锐敏、丰富的感情,高超、非凡的技巧,表现了日本
人的内心精华。”他在艺术上成就卓著,一生中写下了200 多部长、中、短
篇小说。他的主要作品已译成英、德、法、意、瑞典、芬兰、中文等。1972
年4 月16 日晚,川端康成在逗子市自家工作室口含煤气管自杀,享年72 岁。
关于他的自杀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越来越严重的虚无主义思想。
内容概要 长篇小说《雪国》自 1935 年1 月开始写作,1947 年10 月才
最后完成。小说以日本越后地方的汤泽温泉为场景。这是个北国的温泉村,
是养蚕盛地,也是日本有名的雪漂白麻绉纱的产地。村外有温泉旅社和小小
的火车站。北边就是县境线上的群山。岛村出生在东京下町,袴绔出身,靠
父亲的大量遗产过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生活,从来不想人还要工作。或
许登山运动能够使他感到自己还活着,反正他时常一个人来这北国群山登
山。这次,是 5月,新绿初爆的季节,岛村又来登山。7天后,岛村从山上
下来,来到村里温泉旅让狎妓。岛村进了温泉旅社,就让人叫艺妓来。这天,
正值村里庆贺公路建成举行宴会,村里的十二、三个艺妓忙得团团转。人手
不够,便把驹子唤来临时帮忙。她来跳一两场舞就回去,并不单独陪客。别
的艺妓正忙着陪客,因此驹子便被带到岛村这里来。这是个19 岁的姑娘,皮
肤洁白得透明,鼓鼓的圆脸象是纯白的瓷器又抹了一层淡红,细细的高鼻梁,
嘴小得象只蜷缩着身子的蛭虫,即使她不说话,嘴也象在动。她天真无邪地
同岛村交谈,使岛村感到驹子对妓女这行一窍不通。岛村便请驹子帮忙,找
个妓女来。驹子一层红晕浮上脸颊。 “这个村里,没有那种人。” “你说谎。”出版说明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是一部普及型的专用工具书。近年来,
我国翻译出版世界各国著名文学作品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已经出版
的作品远远没有涵盖世界文学宝库的全部,尤其是许多当代世界文学名著至
今仍付阀如,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为了普及世界文学知识,为了使读者
了解不同国别和地区自1945 年至1990 年以来出版的作品概貌,更为了解决
有求知欲望但又苦干受时间、资料以及外文阅读能力限制的读者的困难,我
们组织编写了这部工具书·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大、中学生和众多的外国文学
爱好者,对教师和专业工作者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
性相结合是这部辞书的特色。书中共收入世界各国当代作家220 多立,当代
世界文学名著250 余篇,总字数107 万。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同时包容少
数诗歌和戏剧作品。条目以作品为线索,按国别和出版时间先后进行排列。
其中诗歌作品发表年代不清的,均不标出,排在本国作品后面。每一条目约
1000 字左右,分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鉴言三部分。
由于是精选1945 年后各国出版的洼作(个别重要作家作品选1940 年以
后),所以本工具书注重选择在国际或作家本国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和获奖
作品。有相当一些作品,目前我国尚无泽本和评介文章。当然,限于资料和
篇幅的缘故,有少数国家的优秀作品未被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名著也没有收
入·我们拟出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名著鉴常辞典,以补其块。本辞书中的作者
及作品中人物译名,主要以《姓名译名手册》为准,作品译名则以目前国内
通用的泽名为准。本辞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外国文学研
究人员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他们对本书的条目选定提出了不少具体意见,协
助组稿并亲自撰写条目。朱雯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前言,施蛰存教授为本书题
写了书名。在此,我们谨向关心本书及为本书组稿和撰稿的所有人员致以深
深的谢意。
但愿我们的努力,能使众多的中国读者拓宽视野,充实新的知识,那么,
一切的付出便是有价值的。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月序
有些事情回想起来很有意思。譬如说,60 年代初,我参加编选高等学校
文科辅助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当时把选文分为三个部分,即古代部分、
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现代部分,在“编选说明”中只说是从十月革命起,
虽然没提下限,大家也都清楚那自然延续到编选定稿的1961 年。但我们又有
一项没有明言的默契,即只选死者,不选生者,凡是当时还活着的作家一概
不选,这是因为,很明显,没有“盖棺”就无法“论定”。不过,已故的作
家入选也得有个标准,于是在“编选说明”中,以“配合教师讲授的需要”
为由,作了一项明确的规定:“现代资产阶级流派少选或不选。”这一条规
定,我们当时是严格遵守的,给果不是少选,而是基本不选。1978 年,十年
动乱早已结束,河清海晏,百废待兴·在党和政府的直接关怀下,中国社会
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于11 月底至12 月初,在广州召开了一次全国外国文
学研究工作规划会议。这对我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在外国文学研究工作领域,这样的全国性盛会不仅是文化大革命以来
的第一次,而且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甚至还可以说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
次。会议特别强调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在开幕词里,
不仅指出“为了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对外国文化的了
解、研究和学习”,而且还具体提出“我们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要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和‘洋为中用’的方什,解放思想,打破禁区,清除‘四人帮’文
化排外主义的影响,采取敢于接触,分忻批判,大胆吸收,积极借鉴的态度。
那种伯这伯那, 畏首畏尾, 缩手缩脚的神经衰弱和病态心哩, 必须坚决去掉”。
在那个时候,听了这样的话,可以想象我不知有多么激动,多么受到鼓舞。
我也相信,这次会议对大家都有很大的触动。就在这样的大好新形势下,我
们对那套作品选进行了一次俭阅,发现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怎样对
待“现代资产阶级流派”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觉得,现代资产阶级流派是一
种客观存在,属于这一流派的某些作家,确曾写下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
响的作品,避而不选是不合适的。但在当时,我们的思想看来还不够解放,
那种“神经衰弱和病态心理”远远没有彻底消除,因此,考虑再三,最后好
象只增选了卡夫卡的一篇《变形记》,别的作家和别的作品就不考虑了。不
过,当时对当代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评论还处于比较冷寂的状态,恐怕也
是原因之一。就我个人来说,对现代资产阶级流派更谈不上有什么正确的认
识,思想又偏于保守,所以能够同意将卡夫卡的作品选为教材,自己以为已
经很不错了。
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者,我所翻译的作品,没有一种不是当代
的。我开始翻译《苦难的历程》,离阿·托尔斯泰逝世还不到两年;我翻译
《凯旋门》、《流亡曲》、《生死存亡的时代》,雷马克都还健在。可是作
为一个外国文学的教学工作者,我自忖与当代文学接触较少,了解不多。长
期以来,不论所编写的教材,还是所选辑的作品,虽然也涉及以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为起点的现当代文学,实际上仅限于苏联和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的所
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中极个别的共产党员作家的所
谓进步文学,有一个时期,连苏联的作家作品也作为修正主义文学被排斥在
外了。至于其他各种流派的文学,一概被目为资产阶级的反动文学而打入了“另册”。属于那些流派的作家作品,应该肯定的当然不敢加以肯定,即使
应该批判的也不敢提出来进行批判,不闻不问,乃是上策。这当然是个最稳
妥的办法,虽然那也是个最不负责任的办法。这在当时可能已成为一种时尚,
但也说明我不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冲破习俗、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学工作者。
甚至在广州规划会议之后,我也没有能很快解放思想,消除顾虑,采取敢于
接触、分析批判、大胆吸收、积极借鉴的态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当年所号召的
“我们要大量翻译、出版、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有影响的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还有外国的文艺理论著作,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不但已经成为
全国外国文学工作者自觉承担的光荣任务,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巨大成
绩。十多年来,我国对西方学术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引进,其数量之多在我国
历史上是罕见的。更为可喜的是,对当时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大家“研
究当代外国文学,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我
们现在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文学都
缺乏了解,必须迅速补课”的号召,特别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过
十多年的努力,脱落的课应该说都快补齐了,而新课也正在紧紧的跟上。这
么多的当代外国文学名著被翻译介绍过来,有的还进行了分析或评论,这对
我一应该说对我们了解、研究和学习外国文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也为
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但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这么多的外国文学名著被翻译介绍过来
了,有的是整本,有的是零篇,有的发表在报章上,有的刊登在杂志上。时
间不同,地域各异,是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它们,是不是都有时间去阅读和研
究,是不是都有条件去理解和欣赏?这些,对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来说,恐
怕都是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有谁能把这些文学名著尽可能多地搜集起来,
衷辑在一起,介绍它们的作者,概述它们的内容,并对每篇作品进行评论和
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和欣赏?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个与当
代文学接触较少、了解不多的外国文学工作者,我一直怀着这样的愿望,现
在看到这本《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的书槁,我感到欣慰:我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
我十分清楚,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入选的文学名著有250 多部,大多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版的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原作者又都是世界各国
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们属于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风格,要了解这些作家,
要知道这些名著的主要内容,还要领略这些作品的精粹所在,通过抽丝剥茧,
排沙捡金,从中吸取营养,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现在这本辞典,正是
由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分片负责、协力编撰而成,他们都是我素所敬仰的同
行,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都曾作出过、而已还在作着卓越的贡献,这就使我
在望八的衰年,仍然乐于絮絮叨叨,为这本在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方面既满
足了需要、又弥补了空白的工具书,向国内外读者作郑重的推荐。是为序。
朱雯
1990 年10 月31 日于上海
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真的。绝对不能强迫人家,所有的艺妓,都是自由的。我们这旅社,一概
不帮这种忙。不信,你找人问问就知道了。”当旅社女佣人为岛村唤来另一
个艺妓时,岛村看了一眼,他从山上下来要找妓女的心情很快消失,顿感索
然无味了。驹子陪岛村游了神社,岛村答应给驹子寄来日本舞和西洋舞的书
籍。第二天,岛村回东京去了。这一年的6 月,驹子的三弦师傅患了中风,
师傅的儿子行男在东京钟表店做工,患了肠结核。为了行男医疗费的开支,
驹子开始作了艺妓。村里人都说驹子是为了自己的未婚夫,实际上驹子并不
爱他,也未想嫁给他,只是觉得不治疗不行,该帮的忙,还是要帮的。岛村
第二次来温泉村是这一年12 月深冬。列车穿过县境线上浸长的隧道,就是雪
国。夜幕下的大地白茫茫一片。列车中,岛村对面的坐席上叶子照料着患重
病的行男,把他从东京接回家乡。叶子貌美令岛村惊叹。她的脸膛,映在车
窗的玻璃上,在窗外的晚霞中移动,红红的透明的晚霞即将逝去,让人感到
婉惜。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叶子的脸也透明了,不知是晚霞在她的脸上擦过,
还是在她的体内流过。叶子的两眼伴着远山坡上的灯火,因为离得遥远,这
火光让人感到寒冷。岛村为玻璃窗上这幅美丽的画面着迷。听到叶子那清澈
优美的声音,总感到有种悲戚的余韵。在温泉村车站,叶子和行男也下了车。
岛村坐进温泉旅社接客人的汽车里便问: “师傅和她的姑娘还在吗?” “在,
在。您来看见吗?刚才来车站接行男了,穿着深蓝色的斗蓬。”“她就是啊,
一会儿能叫来吗?”“今夜吗?”“今夜。”旅社里旅客极少。岛村从旅社
内的温泉澡塘上来,走在走廊里古旧的地板上。在拐角处发光的地板上倒映
着女人的衣襟。看到这种衣裳,岛村吃惊地感到,驹子到底作了妓女。岛村
急忙走到驹子身旁,她脸上涂着厚厚的白粉,强打笑脸,但没有笑出来,反
而哭起来了。俩人默默地走进房间。第二天,岛村去了驹子的家。下午按摩
时,按摩师又向他讲了驹子的事。岛村想,行男在东京长期患病,医治无效,
回乡疗养,等于回家来等死。驹子为他作了妓女,简直糊涂,因为这完全是
徒劳的。如果驹子不爱行男,而叶子作了行男的新恋人,这对叶子来说,也
是一种徒劳。一天,驹子在岛村的房间用三弦弹拨了《劝进帐》。她每天面
对山谷、大自然,孤独地练三弦,几乎达到忘我的程度,淹没了她的哀愁。
她靠毅力和勤奋,才自己练会了这复杂的曲谱。驹子的生后态度,被岛村说
成是枉然的徒劳的,是遥远渺茫的憧憬,但驹子自己,却把自身的价值,通
过这凛然有力的弹拨声,表达了出来。曲终时,岛村叹息着,是的,她已经
爱上了我,然而我却没有这种爱情。自此以后,驹子每当宴会一完,就跑到
岛村房间来。即使在岛村房间过夜,她也不再执拗地非在天亮前偷偷地跑回
家去不可。岛村这次回东京,驹子在侯车室里站在玻璃窗前送行。火车开动
了,驹子的脸在侯车室玻璃窗的闪光中突然出现,但是瞬息便消失了。这种
颜色,对岛村来说,就是同现实告别时所消失掉的颜色。岛村感到泪水就要
涌出眼眶。单调的车轮声,听来象是女子的话语。这话语断断续续,而且简
短,但它却是女子竭力争取生存下去的象征。这话语他听了非常难过,以致
很难忘怀。然而,对渐渐远去的岛村来说,那已经是徒增几许旅愁的遥远的
声音了。岛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温泉旅社是第二年的深秋。这次,从
驹子的口里知道,去年驹子在车站送行那天,行男就死了,坟墓在滑雪场脚
下的养麦田左边,现在正是荞麦开白花的季节,而驹子从不去扫墓,只是叶
子整天守在坟地里。师傅也已经死了。这次,在长长的时间里,驹子几次问
岛村:“你明白我的心吗?”“明白呀。”“那么你说说看,啊,说呀。”“被你这一追问,真的说不清楚了。”“怎么说不清楚呢?你不要这样。”
驹子突然住了口,她闭上眼睛,象是一切都明白了。是啊,我在岛村的心目
中是个什么,他总会有想法的。这次,驹子近似疯狂地总往岛村房间胞。宴
会前、宴会后她都抽空来,几乎每天来两次,尽在早晨7 点和夜里3 点这种
不寻常的时间。她大口大口地喝酒,酒后摇摇晃晃从下边陡陡的山坡上跑来
旅社。她忙得实在不能抽身时,便派叶子给岛村送个字条来。叶子象名邮差,
站在那里,交上纸条就走。尽管驹子是爱岛村的,但岛村自己有一种虚无感,
总把驹子对爱情的追求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但他象接触驹子赤裸的躯体一
样,切感驹子对生存的渴望。为此,岛村可怜驹子,也可怜自己。岛村似乎
觉得只有叶子看透了他俩的这种悲衷。因此岛村也对叶子开始迷恋。这次岛
村离去的前夕,村子的茧仓里放电影。突然警钟响起来,茧仓失火了。烈火
已烧透了房脊。驹子和岛村赶到火场时,人群里“啊”地叫了一声。只见从
茧仓的二楼掉下来一个女人,她从空中柔软地平着身子落下,没有挣扎。岛
村并未感到恐怖,甚至也未感到她的死,恰似一幕非现实世界的幻景,然而
岛村感到透不过气来的痛苦和悲哀,他全身痉挛,心在剧烈地跳。掉下来的
女人是叶子,她是脸朝着天往下落的,穿着一件红色箭翎花纹布和服。驹子
从岛村身旁飞奔出来,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把叶子抱回来。“这孩子疯了,
她疯了。”驹子疯狂地叫喊。岛村企图靠近她,不料被人群挤到了一边,人
们是要从驹子手里接过叶子。待岛村站稳了脚,抬头望去,银河好象哗啦一
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
作品鉴赏 《雪国》没有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可以说这部作
品反映了跨越时代的日本人内心的苦闷。驹子是个心地善良的乡村艺妓,她
可以为他人而牺性自己。驹子从未爱过行男,但却为师傅的这个宝贝儿子的
医疗费而当了艺妓。驹子的生活态度是刻苦勤奋的,她无师自学,把歌舞伎
传统剧目《劝进帐》弹拨得如此自如,驹子敢于大胆地热切地追求自己的爱
情,她对岛村的追求是执拗的、炽烈的。然而,驹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于被
歧视、被玩弄的地位,她的追求是实现不了的,于此产主了驹子的苦闷。
岛村在驹子的热切追求面前,始终怀着自谴的心理。他第三次来温泉村
住的时间很长,已经忘了该回东京去。虽不是已经离不开驹子了,但也已经
养成了在这个房间里等待驹子的习惯。驹子苦闷地频繁地跑来这里,来得次
数越多,岛村的内心越受到谴责。相形之下,他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活人。
叶子是驹子的同类型人物,但二者的性格却有那么大的差别。叶子对待生活
不如驹子那样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叶子始终是个生活中的被动者,他爱
行男这个要死的人,照看行男却象个护士。行男死后,她总留在坟地,反映
了在这个人世间一直没有叶子的生活位置,她终于在那场大火中跳楼身亡
了。《雪国》的艺术特色,一是以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见长。这是一部
揭示人物心灵的优秀著作,把人物的热切、期望,悒郁、愤懑,寂寞、悲哀
等复杂的情感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对话占大量篇幅,而且主要是
驹子和岛村的对话。岛村是个不明白她的心的人,因此这种对话等于驹子的
对镜独白,写得简炼、含蓄而且透剔,颇具匠心,颇见工力。二是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物,二者已经密不可分。比如“晨镜”一节,黎明时分,
驹子洗落白粉后的红红的健康的脸膛映入枕边的台镜中,镜中的远景是晶莹
的白雪。再如“晚霞之镜”一节,把火车的玻璃窗当作一面镜子,让远山之
巅红彤彤的晚霞同叶子的面影叠印。叶子的目光同远山山坡上的灯火叠印,使人感到不是近,而是远,不是热,而是冷。从上述两个镜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驹子和叶子这两个人物是多么的不同。正如小说画龙点睛地写道:“驹
子是触党的、生理的、空间的美;叶子是听党的、精神的、时间的美”,把
二者分得一清二楚。《雪国》的倾向是好的。作者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
下艺妓等妇女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是,《雪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性,这部作品虚无主义色彩较浓,小说中的岛村把驹子的一切追求都看成是
徒劳的,甚至觉得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小说结尾处,银河的那一段,是
以虚无观而告终。作者在《雪国》中写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然而他只限
于吃惊、凝视、哀叹,给读者留下一个空虚、绝望的余韵。《雪国》的成就
在于抒情,堪称是日本抒情小说的顶峰。
(平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