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杰着。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版。20万字。为刘增杰、刘思谦主编的《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第四卷。共12章。第一章“抗战文学思潮的发展路向”,从宏观上分析抗战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抗战胜利后文学思潮发展的总体特征,论证抗战时期现实主义发展成文学主潮的内在动因。第二章“工农兵文学的诞生与发展”、第三章“独树一帜的七月派文学”、第四章“历史剧作创作潮:特定时空下的文学景观”、第五章“讽刺、暴露文学的崛起”、第六章“反思文学的勃兴”,分别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不同发展轨迹、独特审美品格及其价值取向。第七章“《围城》与反思文学”、第八章“浪漫主义的历史命运”、第九章“中国新诗派的悄然行进”,评析抗战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创作成就。第十至第十二章,从新的视角剖析民族文学运动的创作倾向,描述沦陷区文学发展的三种形态,勾勒了中国抗战文学思潮与国际反法西斯文学思潮双向交流的基本态势。
《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战火中的缪斯》
《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战火中的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