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J. :
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卒于马萨诸塞州。父亲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他出生仅5个月时便战死沙场。自幼与母亲、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65年,泰特自堪萨斯州立匹兹堡学院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的创作班研修诗歌创作并取得硕士学位。此后,泰特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过创意写作课程。自1971年开始,他一直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赫斯特分校任教,直至2015年因病去世。
泰特幼时对文学没有兴趣,直到在大学期间才开始对诗歌创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决定做一名诗人。1967年,在他尚在爱荷华大学创作班学习时,他的诗稿《迷失的飞行员》就入选《耶鲁青年诗人丛书》,让他一时名声大振。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泰特共发表诗集20余部,其中《诗歌选集》(1991)获普利策奖,《造箭师公会》(1994)获国家图书奖。他还获得史蒂文斯奖、坦宁诗歌奖、国家艺术与文学学会诗歌奖,以及古根海姆基金会和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资助。2001~2007年,他当选为美国诗人学会理事。
泰特的青少年时代在美国的中西部度过,他的不少作品因而带有浓郁的中西部地域色彩,部分描写邻里间日常生活细节的作品非常传神,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真实感。不过,泰特更精于以一种梦幻般的、超现实方式呈现那些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之下的人生真相和意想不到的结局。借助时而忧郁悲悯、时而嬉闹反讽的多变语调,他的作品经常给人以一种迷你荒诞剧的感觉,充满着悲喜逆转。这种现实地域和人物与超现实的事态真相之间的对立强化了诗歌的情境张力,让泰特的创作散发出神奇的魅力。泰特希望自己的诗歌可以让读者在开卷时会心发笑、掩卷后垂泪深思。在表面的荒诞和谑笑之下,泰特的诗歌在主题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正如诗歌《迷失的飞行员》显现出对父亲的深切悼念,泰特真正关切的,其实是普通人不得不经常面对的创痛、恐惧、无奈等情感困扰。或许正是因为泰特过早地失去了父亲,才让他特别困惑于有些情感无法在现实世界得到纾解的现实,从而不得不借助一种人造的荒诞情境来平复内心的纷扰。泰特所要表达的情感困惑也是与他同时代的自白派、后自白派诗人关注的焦点,只是在呈现技法上,泰特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