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A.J.M.

    史密斯,A.J.M. :

生于蒙特利尔,卒于蒙特利尔。1926年获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因加拿大经济萧条,1936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觅到教职,执教直至退休。1941年获美国国籍。

史密斯早在学生时期就成为蒙特利尔现代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与F.R.斯科特等人利用自己创办的《麦吉尔评论双周刊》等期刊发表诗作,推介其他新人的诗作,撰写、刊载评论文章。他受W.B.叶芝、T.S.艾略特、E.庞德等现代主义大师的影响,提倡采用新的形式和技巧,创作出非个人化的、超越时空观念的“纯诗”。他在文章《呼唤加拿大批评》(1928)和为《加拿大诗集》(1943)写的序言中具体阐述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和观念;此外,在《加拿大信使:文学评论月刊》《加拿大论坛》等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反映诗学主张的评论。1936年,收集了斯科特、A.M.克莱因、L.肯尼迪、E.J.普拉特、R.芬奇和史密斯诗作的《新的园地:几位诗人的作品》诗集问世,一出版便被认为是加拿大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史密斯的诗学理论与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他批评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风格上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翻版的加拿大诗歌,反对使用陈腐的题材和浪漫的意象来塑造一个虚假的理想化的加拿大,主张诗歌应该采用新的技巧和观念去表现现实,大力提倡现代诗学观念。②谴责偏激的民族主义批评观,支持在主题与题材等方面都有广泛意义的理性作品和评论。他认为都市诗歌优于乡村诗歌。前者以城市与人为中心,关注思想的文明化;后者以自然环境为中心,关注个人的情感与意识。③提出“本土作家”和“世界作家”的概念,批评前者对加拿大社会独特个性的偏重和对国外新思想的狭隘无知,推举后者对殖民主义思想的超越和融入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文化之中的能力。

评论界认为,史密斯的这些理论观念象征着加拿大已发展并超越了传统的文论,但也引起了一场大辩论。J.萨瑟兰在《另类加拿大人》(1947)中全面批驳了史密斯的观点,认为都市隐藏了一种殖民性,现代主义应当是一种平等的观念,离开了民族主义就谈不上特色,所谓与世界文论与批评同步不过是被同化而已。这场辩论激发和推动了加拿大文论的发展。

史密斯晚期的理论著作有《对加拿大文学的一种看法》(1973)、《论诗和诗人》(1977)等。他所编选的《加拿大诗集》(1943)、《牛津加拿大诗歌集》(1960)、《小说的面具》(1961)、《现代加拿大诗歌》(1967)等作品集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介绍加拿大文学的最佳版本。

作为现代派诗歌的实践者,史密斯的诗歌主题常是寂寞与死亡,也力图探索“深藏在人心灵深处的思想”,基调低沉。他的抒情诗讲究对美的追求,口语化,淡雅,不落俗套,既表现生活的欢乐,又流露出对死亡的畏惧。他发表的诗集有《枯萎的松树》(1957)、《新诗集》(1967)、《古典色彩:诗选》(1978)等。第一部诗集《长生鸟的信息》获1943年总督文学奖。

为您推荐

布鲁克,F.

布鲁克,F. : 生于英国林肯郡,卒于英国林肯郡。在1763年赴加拿大魁北克之前就已是伦敦一名成名的作家了。1769年在伦敦出版的《艾米丽·蒙塔古往事录》常被称为“加拿大的第一部小说”,其实它也是整个北..

隆德克维斯特,A.

隆德克维斯特,A. : 生于佩什托普一农民家庭,卒于索尔纳。靠自学成才。长期在瑞典各大报纸如《斯德哥尔摩日报》《每日新闻》等担任文化版编辑,还是瑞典文学杂志《波尼尔文学杂志》的文学评论员。1968年..

尼斯特,R.

尼斯特,R. : 生于安大略省康博,游泳时不幸溺亡于安大略省圣克莱尔湖。尼斯特是德国移民后裔,曾在多伦多大学读书,但几个月后因病辍学。在父亲的农场养病期间,他边干活边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20世纪20年代..

林奈,C.

林德克维斯特,S.

林德克维斯特,S. : 生于斯德哥尔摩。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史博士学位。1955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建议》。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现实政治问题极为关注,同J.米尔达尔、P.魏斯特贝和S.李德..

林德格伦,E.

林德格伦,E. : 生于吕勒奥。父亲是铁路工程师。1930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斯德哥尔摩高等学校,常为《波尼尔文学杂志》《每日新闻》等撰写文学评论。1948~1950年任帕里斯马出版社主编。1962年当选为瑞典学..

珀迪,A.W.

珀迪,A.W. : 生于安大略省一工人家庭,卒于不列颠哥伦比亚。16岁辍学,干过各种零活,后游历西部城市并开始写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加拿大皇家空军,开始发表诗作。后回到安大略省定居,专事写作,以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