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科列夫,I.T.

    科科列夫,I.T. :

两岁时被带到莫斯科投奔从事圣像绘画工作的哥哥尼古拉,1834年进入阿德里阿诺夫斯基教会学校学习,之后在县立第三中学、莫斯科第二中学继续学业,后因贫穷而中途辍学。1853年因严重的神经性发热病逝于莫斯科。

1841年起,在M.N.扎格斯金的帮助下,开始在《绘画观察》上刊登一些小文章和短篇故事。自1849年起,与杂志《莫斯科人》《莫斯科市立警察局公报》一直保持合作,开始受到公众的关注。1850年加入《莫斯科人》杂志新编辑部,负责对内观察部门,发表了关于莫斯科自然主义学派的随笔,这些文章主要描绘了“低等职业从业人员”马车夫、锯工、厨娘、小旅馆里的性工作者等的形象。科科列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仔细观察了莫斯科街头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展现了民俗民风,以及底层阶级生活和城市的贫困面。

1852年创作短篇小说《萨伍什卡》,受到I.S.屠格涅夫和A.A.格里戈里耶夫的高度评价,同年还创作了随笔文《厨娘》。这两部作品鲜明地展现了科科列夫的创作天分,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的真诚关爱及对真与善的热切渴求。

科科列夫的代表作品是随笔集《四零年代的莫斯科》以及《旧货商》《莫斯科的茶》《雅罗斯拉夫尔人在莫斯科》等,这些作品准确地勾勒了19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文集《俄罗斯心脏》中的短篇小说《季莫非叔叔》《父亲的职责》则致力于展示生活中的光明一面。在人民日常生活随笔中,科科列夫始终反对引进外来词和西方文明外部标识,认为这些外来文化对俄罗斯人民具有危害性,会导致俄罗斯精神、民族风俗和古文化消亡。

为您推荐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的发展》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的发展》 : 1970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1972年由莫斯科苏联作家出版社再版。1974年获“列宁文艺奖”。中译本是满涛、岳麟、杨骅三位译者联手,根据俄文原著第2版翻译,1976年上..

克努特,D.

克努特,D. : 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基希纳乌度过,14岁开始接触基希纳乌的媒体机构《比萨拉比亚公报》《比萨拉比亚》《自由思想》,并于1918年担任《青年思想》杂志的编辑。1920年来到巴黎,在卡昂读书,毕业后在..

科甘,P.D.

科甘,P.D. : 生于基辅。1922年随父母迁居莫斯科。1936~1939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与历史学院,之后在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后来,在参加谢里温斯基诗歌研讨会时,从众多青年诗人中脱颖而出。尽管科甘的诗..

克列赫,I.Y.

克尼亚日宁,Y.B.

克尼亚日宁,Y.B. : 最初在外交部工作,后来当过女皇的侍从武官。1773年,因私用6000卢布公款,被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后因人求情被改判降级为士兵。1778年初,恢复贵族称号,任大臣别茨科依的秘书和贵族军事学校的..

《萨蒂利孔》

《萨蒂利孔》 : “萨蒂利孔”本意为“讽刺书卷”,全书可能有20卷,但大部分已失传,现仅存一些片段,如第15、16卷,其中还有残缺。小说描写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南意大利,人物是一些流浪汉、获释奴隶、穷困潦倒的..

《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 : 作于公元前29~前19年间。全诗共12卷,叙述特洛亚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亚被希腊军队攻陷后,带领一些幸免于难的特洛亚人漂泊到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的故事。埃涅阿斯是爱神阿佛罗狄忒和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