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科列夫,I.T. :
两岁时被带到莫斯科投奔从事圣像绘画工作的哥哥尼古拉,1834年进入阿德里阿诺夫斯基教会学校学习,之后在县立第三中学、莫斯科第二中学继续学业,后因贫穷而中途辍学。1853年因严重的神经性发热病逝于莫斯科。
1841年起,在M.N.扎格斯金的帮助下,开始在《绘画观察》上刊登一些小文章和短篇故事。自1849年起,与杂志《莫斯科人》《莫斯科市立警察局公报》一直保持合作,开始受到公众的关注。1850年加入《莫斯科人》杂志新编辑部,负责对内观察部门,发表了关于莫斯科自然主义学派的随笔,这些文章主要描绘了“低等职业从业人员”马车夫、锯工、厨娘、小旅馆里的性工作者等的形象。科科列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仔细观察了莫斯科街头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展现了民俗民风,以及底层阶级生活和城市的贫困面。
1852年创作短篇小说《萨伍什卡》,受到I.S.屠格涅夫和A.A.格里戈里耶夫的高度评价,同年还创作了随笔文《厨娘》。这两部作品鲜明地展现了科科列夫的创作天分,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的真诚关爱及对真与善的热切渴求。
科科列夫的代表作品是随笔集《四零年代的莫斯科》以及《旧货商》《莫斯科的茶》《雅罗斯拉夫尔人在莫斯科》等,这些作品准确地勾勒了19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文集《俄罗斯心脏》中的短篇小说《季莫非叔叔》《父亲的职责》则致力于展示生活中的光明一面。在人民日常生活随笔中,科科列夫始终反对引进外来词和西方文明外部标识,认为这些外来文化对俄罗斯人民具有危害性,会导致俄罗斯精神、民族风俗和古文化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