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理论》 :
《散文理论》1925年初版,1929年再版;1982年,已近90高龄的作者重写此书,1983年推出修订版。1983年由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理论》其实包括使用同一书名,却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部书。第一部是《散文理论》1929年再版本,由前言和两篇论文构成;第二部包括引言和9个章节,在主要论述小说理论之外,还涉及戏剧、民间故事、神话甚至圣经等。
什克洛夫斯基曾坦言,他在这部著作里谈论的全部是文学的形式变化问题,并提出了形式论学派的纲领:研究文学本身的规律。他将文学看成是独立自主的自足体。认为只有通过对作品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文学本身的规律。他认为语言艺术乃用词艺术。诗的材料并不是形象、也不是激情,而是词。他提出“陌生化”(一译“奇特化”)学说。艺术创作的机制就是使事物“陌生化”。“陌生化”手法会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在诗中,“陌生化”手法的作用在于对实用语进行阻扰、变形、扭曲。诗语不同于实用语,它是由“奇奇怪怪、不同凡俗的词汇和不同凡响的词语措置”组成的,其目的是不断更新读者对世界与人生的陈旧感受,使读者时时刻刻感到被感知对象的新颖奇特,用审美的诗意的态度对待世界与人生。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作品的艺术性同其创作者的个性、心理和世界观并无关系,而与作品接受者的感受方式密切相关。
什克洛夫斯基强调,艺术手法对于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艺术乃手法之总和。什克洛夫斯基挑战艺术“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提出分析艺术作品时“内容”概念已毫无必要。一部艺术作品的“形式”取决于它对在其之前存在过的“形式”的态度。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表达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其艺术性的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