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文学 :
狭义的五山文学指活跃在京都、镰仓的五山寺院禅僧的汉诗文。广义的五山文学则是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以五山为中心的日本汉诗文的总称。五山是中国宋代的官寺制度,指由朝廷任命住持的五所最著名的禅寺。日本模仿中国五山制度,指定其十一座寺院为日本五山(丛林),亦称五山十刹,其中“镰仓五山”指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京都五山”指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京都的南禅寺则凌驾于这两处五山之上,是最高级别的寺院。日本武士时代崇尚中国禅宗。13、14世纪的镰仓、南北朝时代,大量日僧来华习禅,他们在华期间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的熏习,回国后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这时期的中国赴日禅僧也将中国禅林以文会友、以诗喻禅的风尚带到日本,由此催生了日本五山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日本五山文学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山文学勃兴期。中国赴日僧人一山一宁(《一山国师语录》二卷)开日本五山传播中国禅林文学的先河,成为日本五山文学的开山祖。无学祖元突破“不立文字”的传统,主张写偈颂要钻研修辞。竺仙梵仙赴日后广收弟子,在兴隆禅业的同时,也传播了禅林的学艺和偈颂。第二个时期是五山文学繁荣期。日本五山诗僧效法“禅道有妙悟,诗道也有妙悟”(《沧浪诗话》)的理论,提倡禅诗一味、参诗如参禅的理念,将宗教性与文学性、艺术性融于一体。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梦窗疏石(《梦窗国师语录》)、虎关师链(《济北集》)、雪村友梅(《岷峨集》)、寂室元光(《寂室和尚语录》)、别源圆旨(《东归集》)、铁舟德济(《阎浮集》)、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愚中周及(《廿余集》)等,他们多引用中国禅诗或典故,开拓了日本五山文学的新路。其中,梦窗疏石门下的义堂周信(《空华集》)和绝海中津的(《蕉坚稿》)有“五山文学之双壁”之称,他们传播明代诗风和禅林四六文体,将五山文学推向巅峰。此后的彦龙周兴、惟肖得岩、江西龙派、瑞溪周凤、横川景山、景徐周麟等诗僧亦值得关注。第三个时期是五山文学呈现日本化、世俗化倾向的时期,时间在室町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与参禅无关,而是追求艳词与风流,表达缠绵的思绪。值得注意的是,五山汉文学与平安汉文学没有承继关系,而与中国诗文一脉相承。五山文学实现了古典与当世、贵族与平民、高雅与卑俗的融合,对于当时的日本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江户时代,禅僧追求名利者日众,禅宗的自由精神消失,五山文学亦进入衰退期,江户汉诗文将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