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宰福扎夫

    穆罕默德·宰福扎夫 :

生于摩洛哥盖尼特拉。童年时代因父亲离世,生活艰难。从拉巴特文学院哲学系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兼任中学图书馆管理员。20世纪60年代移居卡萨布兰卡,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作品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集《深夜对话》(1970)、《矮房子》(1977)、《最强者》(1978)、《圣树》(1980)、《树林里的吉卜赛人》(1982)、《精灵王》(1988)、《白天使》(1988),长篇小说《女人与玫瑰》(1972)、《人行道与墙》(1974)、《水中的坟墓》(1978)、《蛇与海》(1979)、《公鸡蛋》(1984)、《尝试生存》(1985)、《忽现忽隐的狐狸》(1989)、《车》(1993)、《大嘴巴》(1998)等。其中,《女人与玫瑰》入选阿拉伯作家协会“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榜单”。

宰福扎夫是摩洛哥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在阿拉伯世界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语言。这些作品关注摩洛哥社会底层被压迫者及边缘群体的生活,呼吁建立道德和正义引领的社会,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浓厚。因其语言充满诗性,摩洛哥文坛赋予其“摩洛哥小说界诗人”的美誉,并设立与作家同名的穆罕默德·宰福扎夫阿拉伯小说奖。

为您推荐

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 : 生于东京。父亲是日本作家及评论家吉本隆明。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芭娜娜大学期间开始创作,23岁时发表代表作《厨房》,并获得日本“海燕”新人文学奖,后来又陆续获泉镜花奖、艺术选奖等,..

萨伊德·纳非西

萨伊德·纳非西 : 出生于伊朗德黑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学就读于其父亲创办的新式学校,并在德黑兰当时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学完成了中级教育。15岁时,兄长将其送到欧洲深造,在瑞士和巴黎大学接受高等教育。1..

阿卜杜·卡迪尔·哈桑

阿卜杜·卡迪尔·哈桑 : 生于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因家境贫寒,少年时代被迫求职谋生,直到17岁才有受教育的机会。随后在马拉喀什的伊本·尤素福大学学习阿拉伯语语言学。曾在摩洛哥驻约旦、埃及、苏丹、..

本事与情节

让·安鲁什

让·安鲁什 : 生于卡比里亚小山村一个罗马天主教徒家庭。柏柏尔族人。幼年时随家人移居突尼斯,先后在突尼斯和巴黎接受教育。与C.戴高乐交情甚笃,曾积极穿梭于阿尔及利亚与法国之间,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

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

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 : 生于黎巴嫩山省。曾在贝鲁特的圣约瑟夫学院求学。1934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学院。曾在《闪电》《呼唤》《火炬》《白昼》等多家报社任编辑。1941年因参与民族主义运动而..

霍斯陆维

霍斯陆维 : 出生于伊朗克尔曼沙。其家族是恺加王室成员,他本人是法特赫阿里国王的曾孙。霍斯陆维从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天资秉异,少年时期即出口成章,赢得诗名,深受当时克尔曼沙总督埃拉杜勒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