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勒·伊德里斯

    苏海勒·伊德里斯 :

出生于贝鲁特,1949年于法国索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法期间,深受西方思想,尤其是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回国后,1953年创办《文学》月刊,1956年创办文学出版社,这一月刊和出版社在阿拉伯知识界和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是黎巴嫩作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多次被选为作协秘书长。还在多所大学和学院教授阿拉伯语、文学批评和翻译。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拉丁区》(1953)、《深沟》(1958)、《我们燃烧的手指》(1963)等,短篇小说《思念》(1947)、《火与雪》(1948)、《她们都是女人》(1949)、《苦涩的眼泪》(1956)、《怜悯我吧,大马士革》(1965)、《旷野》(1977)等。还创作了一系列散文、剧本和文学评论,翻译了20多部小说、短篇小说集、戏剧,尤其热爱译介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如J.-P.萨特、S.de波伏娃、A.加缪等。其翻译出版的一系列法国存在主义作品在阿拉伯知识分子界引起很大反响。此外,还与人合编一部法阿词典。

《拉丁区》《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三部作品被认为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三部曲。《拉丁区》以一个东方青年留学法国在拉丁区生活的经历和爱情纠葛,说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撞击,揭示出它们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等诸方面问题理解的异同、矛盾;《深沟》描写了作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们燃烧的手指》描述了他获取博士学位归国后,如何创办《文学》月刊,使其成为阿拉伯进步作家的讲坛,探讨政治、思想、民族、婚姻、爱情、性等各方面的主题。

伊德里斯是当代黎巴嫩影响较大的作家。《拉丁区》被视作阿拉伯文坛中探讨东西方文明关系的重要作品,入选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排行榜。

为您推荐

穆罕默德·马胡特

穆罕默德·马胡特 : 生于叙利亚哈马省萨拉米耶一个伊斯玛伊派家庭,卒于大马士革。父亲是朴实的农民。早期在私塾接受教育,后考入萨拉米耶的农业中学,之后在大马士革的农业高中学习。由于家境贫寒,中途辍..

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基赫

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基赫 : 生于利比亚的黎波里以南的沙漠边陲小镇米兹达。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修读新闻学,并前往首都的黎波里学习戏剧,后又赴埃及学习视听艺术。1968年赴爱丁堡大学留学,..

库雷特·扈丽

库雷特·扈丽 : 生于大马士革。祖父曾任叙利亚总理。在修女学校上小学,在阿拉伯法国学院上中学,而后在贝鲁特大学学习法律,因结婚中断大学学业,后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国文学系。曾做过新闻记者和大学讲..

艾哈迈德·拉菲克·马赫达维

艾姆杰德·纳赛尔

艾姆杰德·纳赛尔 : 生于约旦北部塔拉村一个贝都因家庭。高中时就发表诗作,表现出对包括约旦在内的阿拉伯世界政治的关注。高中毕业后加入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中。曾在约旦电视台工作,后来在黎巴嫩从事..

穆罕默德·巴拉达

穆罕默德·巴拉达 : 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先后在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埃及开罗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深造,获法国索邦大学文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主持过摩洛哥..

舒克里·马布胡特

舒克里·马布胡特 : 毕业于突尼斯蒙努巴大学文学院。先后任蒙努巴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校长,同时在若干杂志编辑部工作。活跃于学术界,已出版十几部文学批评论著。尝试文学创作后的首部作品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