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马尔·米尔萨德基

    贾马尔·米尔萨德基 :

生于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大学波斯语言文学系,曾从事过工人、教师、图书管理员、机关职员等多种职业,后在国家资料馆工作,任古籍部负责人。米尔萨德基是一位丰产作家,出版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0部长篇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资料整理和研究方面的著作,可谓著作等身。其中一些作品被译成了德、英、亚美尼亚、意大利、俄、罗马利亚、希伯来、阿拉伯、印度、乌尔都语、中文等多种语言。

早期作品多描写德黑兰老城区普通百姓的生活。小说集《夜晚的旅行者》(1962),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琐碎的细节,呈现集市与小巷中人们痛苦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贫困、愚昧与淫荡。小说集《我的眼睛疲惫不堪》(1966),讲述了年轻的受教育一代由于飘荡无根,面对父辈的守旧,面对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崩溃,随波逐流,最后成为瘾君子。德黑兰老城区、小摊小贩、婚俗、宗教唱诗班、传统风俗习惯等,构成了米尔萨德基早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且描写得非常出色。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转向主要描写反抗巴列维专制政权的斗士们的生活,其长篇小说《萤火虫》(1976)是这个方面的代表作。伊斯兰革命之后,作品主要描写对巴列维专制政权的反抗,揭露萨瓦克特务机构的暴行,同时也刻画斗争中人们的内心状态,比如短篇小说集《火焰中的火焰》(1984)和《蚊子》(1988)、长篇小说《乌鸦与人们》(1989)等。

米尔萨德基的作品在描写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国王的高压政策下的政治斗争、狱中生活、政治迫害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在巴列维政权的高压政策下人们所承受的精神痛苦。

为您推荐

胡尚格·古尔希里

胡尚格·古尔希里 : 生于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长期在伊斯法罕省的各城市或乡村执教,胡尚格·古尔希里的文学生涯是从整理伊斯法罕地区的民间故事开始..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 : 生于伊斯法罕。中学毕业后考入德黑兰大学政治系,获学士学位。人民党党员,伊朗现代诗坛的左翼诗人。1953年“八月政变”后被禁止写作,但他以“库里”等多个笔名坚持创作并发表诗歌..

彷徨三部曲

彷徨三部曲 : 这三部作品旨在对伊朗知识分子阶层从1941年以来的三次寻路历程进行反思。《彷徨岛》以年轻女画家哈斯提与主张社会主义救国的革命者莫拉德和主张传统宗教文化救国的青年萨里姆之间的情..

阿里·莫阿仁尼

阿雷夫

阿雷夫 : 生于喀兹文。青少年时能弹会唱,通乐理,好书法,擅长诗歌,曾博得莫扎法尔丁王(1896~1907年在位)的赏识和宫廷权贵的宠爱。但他宁愿自由自在地吟唱,也不肯寄人篱下做宫廷乐师和歌手。立宪运动初期,写诗..

曼努切赫尔·希邦尼

曼努切赫尔·希邦尼 : 生于卡尚。1945年考入德黑兰大学艺术学院。在艺术学院学习时,接触到左翼革命家,后加入左翼组织“工人独立联合会”,继而成为人民党党员。后受党组织安排,到大不里士的一个印刷厂工..

《在雪松林下死去的城市》

《在雪松林下死去的城市》 : 出版于1999年。作品描写了一位名叫基扬的年轻教师被派遣到一个名叫沙尔斯塔尔的偏远山区小城任教的经历。小说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脉络有两条:一是基扬的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