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迪勒·西巴伊

    法迪勒·西巴伊 :

生于叙利亚阿勒颇市。在家乡完成了中小学教育,1954年获开罗大学法学院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1954~1958年担任教师,1955~1957年从事律师工作,1958~1969就职于叙利亚社会事务和劳工部,1969~1972年就职于中央统计办,任主任一职。1977年前往巴黎进修。回到叙利亚后,担任高等教育部翻译和出版总监。1978~1982年担任大马士革大学文化事务计划委员会的成员,是阿拉伯作家联盟的创始成员。1982年离职,全身心投入写作。2013年和家人移居美国佛罗里达州。

早在从事律师工作时,法迪勒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了不少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并在阿拉伯杂志上发表。他的短篇小说集《新生活》中很多故事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他在法庭工作的经历。短篇小说《空气中的须髯》便是其中之一。此小说于1957年由阿勒颇广播电台播放,法迪勒因此被判处10天监禁。

法迪勒坚信阿拉伯民族主义,认为“泛阿拉伯主义是一种远离极端主义的人类民族主义,它与其他民族同生共存”;他也坚信社会主义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

法迪勒文学成就丰硕,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创作上。长篇小说有《苦尽甘来》(1963)、《苏莱娅》(1963)、《寒风》(1968),这些长篇小说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短篇小说集有《渴望与相遇》(1958)、《渴与泉》(1959)、《最后一夜》(1961)、《繁星》(1962)、《新生活》(1964)、《悲伤到死》(1975)、《哈南的旅行》(1975)、《温火之痛》(1982)、《艰苦岁月的微笑》(1983)、《好人的告白》(1990)。传记作品主要写阿拉伯历史名人,有《易卜拉欣·哈纳奴领袖的革命》(1961)、《阿格白·纳非阿传》(1975)、《塔里格·本·齐亚德传》(1975)、《欧麦尔·穆赫塔尔传》(1975)、《穆萨·本·纳西尔传》(1975)、《阿穆尔·本·阿绥传》(1975)、《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基比传》(1975)、《苏莱曼·巴鲁尼传》(1975)、《阿卜杜·哈米德·本·巴迪斯传》(1976)、《阿卜杜·卡里姆·赫塔比传》(1977)。此外,还有一部游记文学作品《前往摩洛哥》(1977)。

为您推荐

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 出生于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电信学校。从19岁起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诗歌,在1953年之后走向成熟。主要诗集有:《迁徙》(1954)、《盐碱地》(1955)、《披肩》(1957)、《淤泥中的约定》(1967)、..

菲勒希特·莫拉维

菲勒希特·莫拉维 : 生于德黑兰。1976~1998年在伊朗国家图书馆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移民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教授波斯文学课程。2004~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东部帮助整理图书。莫拉维在用波斯语进..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 生于伊朗北方腊什特。20世纪60年代移居德黑兰。是记者和诗歌评论家,“森林诗歌”的代表人物,在伊朗文艺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971年发表了题为《诗歌的方针,艺术的方针》的系列文..

《灯,我来熄灭》

《亡者交响曲》

《亡者交响曲》 : 出版于1989年。小说以高超的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技法,描述了伊朗西北部里海沿岸大城市阿尔达比勒的一个巴扎大商人之家的纷争。作者以交响曲形式架起整部小说的结构,十分新颖独特。在24..

沙菲仪·卡德坎尼

沙菲仪·卡德坎尼 : 出生于霍拉桑省一个名叫卡德坎的小山村,在马什哈德完成初、中、高级教育,然后在德黑兰大学获波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诗集有:《夜吟》(1965)、《用叶片的语言》(1968)、《在尼沙普尔..

佐娅·皮尔扎德

佐娅·皮尔扎德 : 生于南部石油大城阿巴丹,并在阿巴丹接受教育。结婚后,随丈夫一起定居德黑兰。后移居德国。小说集《如同所有的下午》(1991)、《柿子的涩味》(1997)、《离复活节还有一天》(1998)很受读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