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迪勒·西巴伊 :
生于叙利亚阿勒颇市。在家乡完成了中小学教育,1954年获开罗大学法学院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1954~1958年担任教师,1955~1957年从事律师工作,1958~1969就职于叙利亚社会事务和劳工部,1969~1972年就职于中央统计办,任主任一职。1977年前往巴黎进修。回到叙利亚后,担任高等教育部翻译和出版总监。1978~1982年担任大马士革大学文化事务计划委员会的成员,是阿拉伯作家联盟的创始成员。1982年离职,全身心投入写作。2013年和家人移居美国佛罗里达州。
早在从事律师工作时,法迪勒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了不少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并在阿拉伯杂志上发表。他的短篇小说集《新生活》中很多故事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他在法庭工作的经历。短篇小说《空气中的须髯》便是其中之一。此小说于1957年由阿勒颇广播电台播放,法迪勒因此被判处10天监禁。
法迪勒坚信阿拉伯民族主义,认为“泛阿拉伯主义是一种远离极端主义的人类民族主义,它与其他民族同生共存”;他也坚信社会主义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
法迪勒文学成就丰硕,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创作上。长篇小说有《苦尽甘来》(1963)、《苏莱娅》(1963)、《寒风》(1968),这些长篇小说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短篇小说集有《渴望与相遇》(1958)、《渴与泉》(1959)、《最后一夜》(1961)、《繁星》(1962)、《新生活》(1964)、《悲伤到死》(1975)、《哈南的旅行》(1975)、《温火之痛》(1982)、《艰苦岁月的微笑》(1983)、《好人的告白》(1990)。传记作品主要写阿拉伯历史名人,有《易卜拉欣·哈纳奴领袖的革命》(1961)、《阿格白·纳非阿传》(1975)、《塔里格·本·齐亚德传》(1975)、《欧麦尔·穆赫塔尔传》(1975)、《穆萨·本·纳西尔传》(1975)、《阿穆尔·本·阿绥传》(1975)、《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基比传》(1975)、《苏莱曼·巴鲁尼传》(1975)、《阿卜杜·哈米德·本·巴迪斯传》(1976)、《阿卜杜·卡里姆·赫塔比传》(1977)。此外,还有一部游记文学作品《前往摩洛哥》(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