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瑞尔》 :
诗作基于作者的真实旅行经历。1856年,梅尔维尔游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圣地黎凡特地区,决定告别小说,专心写诗,期望以壮美的史诗揭示人性泯灭、信仰丧失、礼崩乐坏的时代现实,探索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
《克拉瑞尔》是梅尔维尔4部诗集中的第二部,近1.8万行,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歌作品。全诗分4个部分,共150个诗章,主题是朝圣,讲述了美国年轻人克拉瑞尔在三教圣地的旅行经历与思想感悟。途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物。旅行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朝圣,也是重新找回信仰的心灵探索。第一部分描绘了克拉瑞尔在耶路撒冷的经历与感受。耶路撒冷的宗教多样性使他感到震惊,在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新教等各式各样的教徒身上,克拉瑞尔似乎找到一种共同对神的信仰。在这里,他还认识了美国犹太女孩露丝并爱上了她。第二部分讲述了一群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旅行者在抵达死海之前,穿越沙漠、争论信仰、交流思想的荒野旅程。第三部分记叙了旅行驼队造访马萨巴寺这座希腊东正教派寺院时所显露的众生相,克拉瑞尔发现其实没有人有什么信仰。第四部分叙述了克拉瑞尔在同伴影响下试图找回信仰的经历。可当他再回到耶路撒冷时,得知心爱的露丝已死,刚刚坚定的信仰再次动摇。他期待露丝能够和耶稣一样复活,但复活节过去了,露丝并没有死而复生。整个诗歌在克拉瑞尔对信仰的困惑与孤独中结束。
全诗宗教象征意味浓厚,作者试图厘清超自然及宗教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坚定人对神的信仰。诗作刊印后,曾因冗长的叙述和含混的语义鲜有人读,在学界也没有引起共鸣,直到20世纪20年代起才重新获得重视。随着西方现代派文学运动的兴起,《克拉瑞尔》被认为是梅尔维尔晚年的诗歌代表作,甚至是能够体现一个时代思想的西方正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