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 :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陷北京,宋皇临刑前向大臣张惕托孤。成吉思汗闻讯后四处搜孤,必欲斩草除根。张惕为保大宋遗孤,决定以亲生儿子冒名顶替,却遭到其妻伊达梅的拼死反对。伊深爱丈夫,但出于母爱,终向成吉思汗道出实情。成吉思汗年轻时流落北京,曾向伊达梅求婚遭拒。他耿耿于怀,意欲报复。但一见昔日情人又旧情复燃,再次向伊达梅求婚,并以其夫、子及大宋遗孤三人的性命相逼。伊达梅不仅不从,且在紧要关头全力救孤,事败后宁死不屈,决心与丈夫双双自刎。深受感动的成吉思汗终于赦免了张惕夫妇,收大宋遗孤与张子为义子,并令张惕留在宫中,以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教化百官,辅佐他治理国家。
《中国孤儿》看起来与原作大相径庭,不仅时间、地点、人物的设置不同,而且情节也是完全重新构思的。但仍与原剧一样颂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畏强暴、舍身取义,也凸显了作者坚信的文明战胜野蛮的观点。这是法国戏剧第一次引中国素材入戏,向启蒙时代的人民形象地宣传了儒家道德观。
《中国孤儿》自1755年首演至1833年,一直是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总共上演190场。1965年为纪念中法建交一周年,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又再次组织上演。
1965年2月19日上演的《中国孤儿》
1943年,作家张若谷出版了此剧的节译本,用经过法兰西作家诠释过的“中国精神”来鼓舞自己的同胞抵御日寇侵略。1990年7月,《中国孤儿》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在中国首次被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让观众一睹西去“孤儿”的风采,讲述了200余年来“孤儿”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中不寻常的经历。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范希衡《<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一书,全文收录了作者翻译的《中国孤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