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

    《中国孤儿》 :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陷北京,宋皇临刑前向大臣张惕托孤。成吉思汗闻讯后四处搜孤,必欲斩草除根。张惕为保大宋遗孤,决定以亲生儿子冒名顶替,却遭到其妻伊达梅的拼死反对。伊深爱丈夫,但出于母爱,终向成吉思汗道出实情。成吉思汗年轻时流落北京,曾向伊达梅求婚遭拒。他耿耿于怀,意欲报复。但一见昔日情人又旧情复燃,再次向伊达梅求婚,并以其夫、子及大宋遗孤三人的性命相逼。伊达梅不仅不从,且在紧要关头全力救孤,事败后宁死不屈,决心与丈夫双双自刎。深受感动的成吉思汗终于赦免了张惕夫妇,收大宋遗孤与张子为义子,并令张惕留在宫中,以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教化百官,辅佐他治理国家。

《中国孤儿》看起来与原作大相径庭,不仅时间、地点、人物的设置不同,而且情节也是完全重新构思的。但仍与原剧一样颂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畏强暴、舍身取义,也凸显了作者坚信的文明战胜野蛮的观点。这是法国戏剧第一次引中国素材入戏,向启蒙时代的人民形象地宣传了儒家道德观。

《中国孤儿》自1755年首演至1833年,一直是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总共上演190场。1965年为纪念中法建交一周年,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又再次组织上演。

1965年2月19日上演的《中国孤儿》

1943年,作家张若谷出版了此剧的节译本,用经过法兰西作家诠释过的“中国精神”来鼓舞自己的同胞抵御日寇侵略。1990年7月,《中国孤儿》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在中国首次被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让观众一睹西去“孤儿”的风采,讲述了200余年来“孤儿”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中不寻常的经历。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范希衡《<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一书,全文收录了作者翻译的《中国孤儿》剧本。

为您推荐

《索多姆的120天》

《索多姆的120天》 : 副标题是《放荡学校》,内容淫乱得匪夷所思。这部小说写于1785年,直到1904年才由柏林的一个精神病学者予以出版。主要人物是4个放荡者,分别代表1789年以前的4个阶层:佩剑贵族、上层僧..

德·科斯特,C.

德·科斯特,C. : 生于慕尼黑,卒于埃尔萨讷(伊克塞勒)。德·斯科特在1847年同一些青年学生组成文学团体“快乐社”,开始写作。他于1855年从布鲁塞尔大学毕业,给文艺周报《欧伦施皮格尔》写稿,之后经常撰写抨..

皮戈尔特-勒布伦

皮戈尔特-勒布伦 : 生于加莱,卒于塞勒圣克鲁。皮戈尔特-勒布伦的生平不大为人所知。根据1836年出版商尼古拉·巴尔巴为他写的传记,皮戈尔特-勒布伦的父亲性格暴躁,因他勾引了批发商的女儿,被父亲用一封国..

热弗鲁瓦,G.

《曼侬·莱斯戈》

《曼侬·莱斯戈》 : 贵族青年格里欧在亚眠上大学,17岁时与自称被迫来当修女的美丽姑娘曼侬一见钟情,逃到巴黎共浴爱河。格里欧被父亲强行带回家中。后来他在好友梯伯史的劝说下到修道院里学习神学,几个..

《一篇真正的小说——回忆录》

《一篇真正的小说——回忆录》 : 索莱尔斯并未侧重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主要是展现了一位不断标新立异的“先锋”作家的思想轨迹,记录了他一生中所接触的文学、艺术与思想、人物,通过个人的文学经验和思..

迈斯特尔,X.de

迈斯特尔,X.de : 生于尚贝里,卒于俄国圣彼得堡。他是法国政治家J.de迈斯特尔的弟弟。作为撒丁王国的军官,他在1792年拒绝为法国占领者效力,隐居到洛桑,在那里发表了怀念故乡幸福生活的《卧室周围的旅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