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皮特,A.M. :
乌皮特雕塑生于里加郊区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靠自学获得知识,长期在里加市郊的小学任教。191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早期写过诗歌和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1908年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曾受M.高尔基的影响。早期代表作是三部曲长篇小说《罗别日尼耶克一家人》,包括《新发源地》(1908)、《在丝网中》(1912)和《北风》(1921)。它描写了拉脱维亚农民的生活及其解放斗争,是拉脱维亚规模宏大的作品之一。另外,长篇小说《女人》(1910)、《黄金》(1914)、《变节者》(1915~1916),剧本《农忙季节》(1915)、《召唤和回声》等,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脱维亚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宗法制度的崩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塑造了拉脱维亚第一批工人革命者的形象,抨击了工人运动中的变节行为。
1920~1940年拉脱维亚资产阶级统治期间,乌皮特发表长篇小说《在彩虹桥上》(1926)、《罗别日尼耶克的归来》(1932)、《罗别日尼耶克之死》(1933)等。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写有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等。战后发表长篇历史小说《绿色的土地》(1945,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和《乌云中的曙光》(1951),描绘了19世纪末拉脱维亚农村的广阔图景和初期的工人运动。
乌皮特还从事文学研究工作。著有《文学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1951)和《拉脱维亚现代文学史》(2卷,1911)、《世界文学史》(4卷,1930~1934)、《长篇小说史》(1941)等。
乌皮特被认为是拉脱维亚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曾任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拉脱维亚作家协会主席、拉脱维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