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韦格,S.

    茨韦格,S. :   奥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 印度、 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 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韦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丹达尔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的命运转折点》(1927)、《象棋的故事》(1941)。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的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茨韦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最终毁于某种热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女人的来信》,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刻划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茨韦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韦格去世以后,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前者为长篇回忆录,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为您推荐

《出版与革命》

《出版与革命》 : 苏联文学批评和书报评论月刊,1921年创刊于莫斯科,为苏联国家出版社的机关刊物。主编是波朗斯基,编委有卢纳察尔斯基、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波克罗夫斯基等。主要栏目有论文与述评、新书..

丹隆拉差努帕

丹隆拉差努帕 : 泰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原名帕翁昭滴沙瓦腊古曼。早年曾任军政职务,后专门研究文学、历史和考古学。曾创办丹隆图书馆,长期任泰国国家图书馆(原瓦契拉砚图书馆)馆长。他曾考证、修订泰国不少著名..

代博尔德-瓦尔莫,M.

代博尔德-瓦尔莫,M. : 法国女诗人。父亲是纹章工艺画师,家业在法国大革命中破产。她从小过着贫困流离的生活,曾当过舞台服装缝纫工、歌唱演员、舞台朗诵。她爱上了诗人、小说家德·拉图什,可是不为对方所理解。这..

达斯卡洛夫,С.

茨韦格,A.

茨韦格,A. : 德国小说家。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大格洛高地方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制鞍匠。1907年起先后在布雷斯劳、慕尼黑、柏林、格廷根和罗斯托克等大学学习语言学、哲学、艺术史、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1915..

城山三郎(1927~  )

城山三郎(1927~  ) : 日本小说家。原名杉浦英一。出生于名古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从事短歌的创作。不久进入东京商业大学,专攻理论经济学。毕业后,在爱知学艺大学研究并教授经济理论。1957年开..

黛莱达,G.

黛莱达,G. :   意大利女作家。出生于撒丁岛。依靠刻苦自学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最初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后来逐渐以写作长篇小说为主。她深受以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她的作品都以撒丁岛乡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