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齐克,C.

    奥齐克,C. :

生于纽约市,父母为俄国犹太移民。1949年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1950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研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她自己的创作深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奥其克的早期作品有《信任》(1966)、《流血》(1976)、《升空》等。

《食人者星系》(1983)的主人公布里尔是大屠杀幸存者,战后他应聘到美国中部创建一所小学,实施将欧洲科学与犹太宗教相结合的“双重课程”。布里尔因为海斯特·李尔特是一个较有名气的女哲学家,破例将她性格内向木讷的女儿比拉招收进来。海斯特·李尔特具有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一针见血地指出布里尔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庸才。比拉最后成为知名画家,在电视采访中娓娓而谈,声称记不起学校教育,对“双重课程”只字不提。小说结束时,布里尔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的教学理念被认为已经过时,继任校长把校名也给改了。《食人者星系》讨论学校教育,融入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传统,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斯德哥尔摩的弥赛亚》(1987)的主人公拉尔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害犹太人的后代,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但直觉使他感到自己是波兰小城德罗霍贝茨著名作家布鲁诺·舒尔茨的儿子。1942年,布鲁诺在儿子出生之前被纳粹打死在街头,据说留下一部《弥赛亚》手稿。拉尔斯想方设法寻找手稿,结识了城里书店老板娘埃克隆德夫人,她让女儿埃尔莎·瓦兹装扮成布鲁诺的女儿,向拉尔斯展示她拥有的《弥赛亚》,要他在报上写文章,证明手稿的真实性。拉尔斯意识到上当受骗后,狂怒之下把手稿付之一炬。小说结束时,埃尔莎告诉拉尔斯,他烧掉的手稿确实来自德罗霍贝茨。《斯德哥尔摩的弥赛亚》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历史与虚构、真实与幻觉融合在一起。小说通过拉尔斯重构自己历史的故事探索了犹太人身份、历史真实性等主题,思想内涵深刻,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奥齐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短篇故事,其中以《披巾》(1989)最为著名。主人公罗莎和她15个月的女儿玛德格、14岁的侄女斯特拉都被抓到集中营。玛德格藏在披巾里,虽然没有奶吃,却很乖,但是斯特拉拿走了披巾,一直不做声的玛德格哭了起来,被纳粹士兵发现,将她扔到了电网上。罗莎眼看着女儿被抛向空中,站在原地不动,只是用披巾塞进自己嘴里,不敢去救。战后罗莎定居美国,30年过去了,她搬到佛罗里达州,依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中,对“死亡天使”斯特拉耿耿于怀。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里,奥齐克以细腻、沉重的笔触真切描写了受害者的惨痛遭遇,展示了“大屠杀”事件对幸存者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披巾》获欧·亨利短篇故事奖。

继《披巾》后,奥齐克又发表了多部作品,其中《普特梅塞传》(1997)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进入21世纪,奥齐克创作了《微微发光世界的继承人》(2004)和《异物》(2010)等作品。

奥齐克是一位思维敏锐、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十分重视犹太人的历史和传统,她的小说表现出坚定的犹太信仰。奥齐克曾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笔会/纳博科夫奖、笔会/马拉默德奖。

为您推荐

沃克,A.

沃克,A. : 生于南方佐治亚州伊顿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8岁时,一只眼睛被打瞎。高中毕业后,靠残疾奖学金得以去亚特兰大的斯佩尔曼学院读书,后转到纽约的萨拉·劳伦斯学院。当时学校里的课程根本不涉及黑人文..

决意派

决意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他们试图摆脱英国和美国的影响,成为一个有独立语言文化的政治实体。这种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魁北克政治、经济形势..

李昌来

李昌来 : 生于韩国首尔,3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在纽约长大。198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英文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尔街从事股票分析工作一年,后发现自己对写作更感兴趣,于是进入俄勒冈大学学习创作,1993年获硕..

《紫颜色》

《最后一颗道钉》

《最后一颗道钉》 : 作者以叙事诗的形式书写了修建第一条横贯加拿大的大铁路的历程,在波澜壮阔的背景下描写了加拿大人怎样克服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重重艰难险阻,表现了人的力量。 普拉特叙事诗的..

《琐事》

《琐事》 : 故事取材于格拉斯佩尔早年报道的一桩家庭谋杀案。剧中妻子在丈夫的监控下与世隔绝,她婚后生活的真正伴侣和唯一慰藉是金丝雀。当其丈夫扼杀了她的一只金丝雀后,愤怒的妻子用绳索勒死了睡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 故事讲述了青年尼克·卡罗威来到纽约从事股票生意,与巨富杰伊·盖茨比为邻并常去汤姆、黛西夫妇家作客。汤姆与汽车修理厂厂主威尔逊的妻子墨特尔有染。盖茨比常举办豪华宴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