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葡萄牙语文学

    非洲葡萄牙语文学 : 非洲使用葡萄牙语的国家有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和圣多美与普林西比,这些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文化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19世纪中叶以前,这些地区的文学主要是方言口头文学,描写当地人民生活的葡萄牙语文学实际上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在安哥拉,1849年出版了若泽·达·西尔瓦·马亚·弗雷拉的诗集《我的灵魂的自发性》。这是安哥拉葡萄牙语文学的开始。他的诗歌颂爱情、友谊,怀念家园,赞美大自然和祖国。
  在小说领域最先获得成功的是阿尔弗雷多·特罗尼(1845~1904),他的小说《思加·姆图莉》(1882)描写一个非洲妇女受尽凌辱的一生,展现了19世纪下半叶罗安达的社会画面。
  诗人、哲学家科尔德罗·达·马塔(1857~1894)曾经号召"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学"。他的主要作品有《安哥拉故事 114篇》和诗集《梦呓》(1887)等。
  1948年,成立了"安哥拉新知识分子运动"的组织。他们的口号是"让我们来发现安哥拉"。1950年在罗安达出版了《安哥拉新诗人诗集》。 1951年, 这个组织创办《信使──安哥拉人之声》 杂志, 传播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它的创刊被认为是"安哥拉新文化的转折点"。这个运动和杂志的创始人有维里亚托·达·克鲁兹(1928~1973),他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发出了要求解放的呼声。 政治家、 诗人阿戈什蒂纽·内图(1922~1979)的作品有《阿戈什蒂纽·内图诗四首》(1957)、《诗集》(1961)、《神圣的希望》(1974)。他的诗富有战斗性,号召人们反抗殖民主义。
  作家卡斯特罗·索罗梅尼奥(1910~1968)有"真正的安哥拉小说的开创者"之称。他的有些作品,如剧本《纳拉》(1939),小说及故事集《悲伤的夜晚》(1939)、《有出路的人》(1942)、《疾风和其他的故事》(1943)、《卡兰加》(1945)、《黑土地的故事》(1960)等,大多取材于部落社会的生活,带有神话和传奇色彩。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如《死亡的土地》(1949)、《转折》(1957)以及在他逝世后出版的《创伤》(1970),描述了安哥拉人民所受的剥削,揭露了殖民统治的残暴。这些作品使他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他的作品已在许多国家翻译出版。
  罗安迪尼奥·维埃拉(1936~  )的小说集《罗安达》(1964)揭露了葡萄牙殖民主义统治,曾获得安哥拉文学奖和葡萄牙作家协会的文学奖,葡萄牙作家协会为此曾一度被当局勒令停止活动。他的其他作品还有《古老的故事》(1974)、《我们马库卢苏人》(1974)、《新的生活》(1975)等。
  曼努埃尔·多斯·桑托斯·利马(1935~  )的小说《自由的种子》 (1965) 和《泪水与风》(1976),直言不讳地揭露殖民主义统治。《泪水与风》是一部描写殖民战争的小说。作者曾参加1957年在巴黎举行的黑人作家、艺术家国际代表大会和1962年在开罗举行的亚非作家代表大会。
  在佛得角,最早的葡萄牙语文学著作为若泽·埃瓦里斯托·德·阿尔梅达 (生年不详)的小说 《奴隶》(1856)。它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圣地亚哥岛上,写黑人摆脱被奴役的屈辱地位,并得到人们尊重的主题。
  但是,佛得角葡萄牙语文学的真正兴起还是在《光明》杂志(1936~1960)出版以后。杂志的创办人之一、诗人若尔热·巴尔博扎(1902~1971)主张诗歌抛弃传统的以欧洲人为中心的格调,着重表现佛得角人民。他在《群岛》(1935)、《环境》(1941)和《一位岛上居民的日记》(1956)等诗中描绘了佛得角人民的苦难:干旱、饥饿、 逃亡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同时代的作家曼努埃尔·洛佩斯生于1907年,曾两次获得以葡萄牙16世纪探险家和作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命名的文学奖。 曼努埃尔的作品有故事集 《海湾里的一只公鸡叫了》(1959)、小说《暴雨》(1959)和《东风的袭扰》(1960)等。巴尔塔扎尔·洛佩斯的长篇小说《小铃》(1947)在语言上、结构上都有所创新。
  几内亚比绍于1977年 1月在解放区出版了诗集《支持斗争中的人》,其中收集了14位诗人的作品。这部诗集标志着几内亚比绍葡萄牙语文学的开端。
  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诗人弗朗西斯科·若泽·特恩雷罗(1921~1966)于1942年发表诗集《圣名岛》,他的诗喊出了非洲人民的共同声音。女诗人马里亚·曼努埃尔·马尔加里多(1925~  )的诗富有反抗精神,她的作品有《寂静的天空》(1957)。
  在莫桑比克,路易·德·诺罗尼亚(1909~1943)的诗描写了莫桑比克人民的灾难与不幸。他的作品有《十四行诗集》(1943)。女诗人诺埃米亚·德·索乌扎和若泽·克拉韦里尼亚的诗颂扬了她们的祖国和非洲人民,抨击了殖民主义者。她的作品有《其他世界的哭声》、《不眠之夜》、《奴隶之歌》、《无法医治的创伤》以及诗集《赤古堡》(1946)等。
  莫桑比克的作家奥尔兰多·门德斯的小说《关税》(1965),描写殖民者闯入非洲后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灾难。1975年莫桑比克独立后,又出版了他的文集《浮起的国家》,汇集了他的诗、剧本和短篇小说。
  路易斯·贝尔纳多·洪瓦纳(1942~  )的短篇小说集《我们打死癞皮狗》(1964),揭露了殖民主义对非洲人民的残酷压迫。这部作品已被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出版。
  作家维尔吉利奥·希德·费朗(1947~  )的《北方》(1975)暴露了殖民军队内部的厌战情绪,并赞扬了解放区游击队与居民的融洽关系。
  参考书目
 Manuel Ferreira, Literatura Africaas de Expressāo Portuguesa, Amadora, 1977.
 Tscar Lopes e António José Saraiva, História da Literatura Portuguesa, Porto, 1979.

为您推荐

法兰西学院

法兰西学院 : 1635年在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倡议下建立。设院士40人,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家,后来陆续入选为院士的也有少数哲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军事家等。院士是终身..

方恩,R.

方恩,R. : 挪威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卑尔根。早年在奥斯陆当记者。1915年开始创作活动,1926年发表剧作《充满希望的一天》,因此出名。剧本描写了两代人的矛盾和资产阶级家庭的冷酷无情。方恩是传统价值的最积极..

伐佐夫,И.М.

伐佐夫,И.М. :   保加利亚作家、诗人、戏剧家。生于巴尔干山南麓的索波特城(现名伐佐夫格勒)。童年时在本地学校上学。15岁去普罗夫迪夫中学求学,爱好文学,习作诗歌。早期的诗作深受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的..

德国语言学会

《非洲存在》

《非洲存在》 : 塞内加尔作家阿辽纳·狄奥普于1947年在达喀尔和巴黎所创办的杂志。它得到非洲等地黑人作家的支持和法国作家加缪与萨特等的赞助。   1949年阿·狄奥普又建立非洲存在出版社。非洲许多著名作..

法拉兹达格

法拉兹达格 : 阿拉伯伍麦叶朝诗人。与哲利尔、艾赫泰勒合称"三诗王"。生于巴士拉望族家庭。少年时代随父学诗,青年时代已有盛名,常出入巴士拉、库法总督府第。他对达官贵人时而夸赞,时而讥诮,表现出一种玩世不..

德富芦花(1868~1927)

德富芦花(1868~1927) :   日本小说家。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对,并开始写作。1898至1899年发表连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