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争

    古今之争 : 17世纪末叶法国文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崇古与崇今的争论,文学史上称为"古今之争"。这场争论时起时落,一直延续到18世纪初年。一边是坚持厚古薄今,另一方主张厚今薄古,两派文人学者意见冲突,反复争辩,相持不下。
  法国文学界的古今之争由来甚久,到了17世纪末年爆发为比较激烈的冲突。1660年左右,有人以基督教奇妙事迹为题材写作长篇史诗,这是对一贯主张崇敬和摹仿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精神采取了公然对立的态度,因而招致非议。1680年左右,关于纪念性建筑物上的铭文以及艺术作品上题签应当用拉丁文还是用法文的问题,引起了争论。当时有一位学者给在凡尔赛宫展出的名画用法文写了题签,立刻被人斥为胆大妄为。在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诗人布瓦洛的干涉下,法文题签一律撤换为拉丁文。1687年 1月27日,文学家沙尔·佩罗在法兰西学院朗诵他的诗作《路易大帝的世纪》,肯定现代作家比古代希腊罗马作家并不逊色。这个大胆的意见立即引起文学界的权威人士布瓦洛、拉封丹、拉辛、拉布吕耶尔等人以及若干著名学者的反驳。站在佩罗一边的有著名作家丰特奈尔,法兰西学院的大部分院士,以及社会上有学问的女士们。双方对垒,陆续发表战斗性的诗歌、文章、专著,互相驳斥、讽刺、攻击。直到1713年,古今之争的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但是这场争论的最后胜利是厚今派。而且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他们的胜利是决定性的、持久的胜利。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直至17世纪末,法国文坛上厚古薄今和尊古、仿古的风气一直是占上风的。尤其是古典主义盛行的时期,厚古薄今是不容争辩的天经地义。古今之争的出现,标志着古典主义的衰落。厚今派是当时进步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厚今派的抬头预示着18世纪启蒙思潮即将来临。
  参考书目
 H. Gillot, La Querelle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es, Champion, 1914.

为您推荐

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文学 : 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它延续的时间很长,流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他们用尼罗河边的芦苇制成的..

贡戈拉·伊·阿尔戈特,L.de

贡戈拉·伊·阿尔戈特,L.de :   西班牙诗人,著名文学流派"贡戈拉主义"的创始者。生于科尔多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法官。15岁进入萨拉曼卡大学学习神学。1589年回到科尔多瓦,在大教堂获得一个闲差神职,但不受教..

工匠歌曲

工匠歌曲 : 德国14至16世纪流行的一种市民歌曲。最初只有12个曲调。来源于格里高利圣咏等歌曲,限于宗教内容。15世纪汉斯·福尔茨对这种歌曲进行了改革,歌手才获得谱写新曲的自由,同时加进了严肃的世俗内容。  ..

贡多尔夫,F.

古吉拉特语文学

古吉拉特语文学 : 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人民的文学。10世纪时已有文学作品,但已失传。12世纪时,著名的作品有拉姆金德尔(1093~1174)与古纳金德尔合写的文艺理论著作《剧镜》,沃斯杜巴勒(1180~1250)的长篇叙事诗《英..

龚古尔学院

龚古尔学院 : 法国最重要的私人文学团体,根据法国小说家埃德蒙·德·龚古尔的倡议,于1902年正式成立。   埃德蒙·德·龚古尔和他弟弟茹尔·德·龚古尔以合作创作小说闻名于世。茹尔早逝,埃德蒙十分哀伤。1896..

葛西善藏(1887~1928)

葛西善藏(1887~1928) : 日本小说家。生于青森县。青少年时代当过报童、铁路乘务员、淘金工。生活贫困,常靠借贷度日。1912年在现实主义派的杂志《奇迹》上发表短篇小说《悲哀的父亲》,开始创作生涯。1918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