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兰德,C.M.

    维兰德,C.M. :   德国作家。1733年12月 5日生于比贝腊赫一个牧师之家。1747至1749年在马格德堡附近的一个修道院学校学习。1749年在埃尔富特大学学哲学。1750年与莎菲·封·古特曼相爱,同年转图宾根大学学法律。1752年应博德默之邀到苏黎世,1754年先在苏黎世,1759年又在伯尔尼当家庭教师。1760年回比贝腊赫任市政官员,1769年任埃尔富特大学哲学教授。1772年被聘到魏玛宫廷任卡尔·奥古斯特亲王的教师。1773至1810年主编刊物《德意志信使》。80年代和90年代从事希腊、罗马文学的翻译工作。1813年 1月20日在魏玛逝世。
  维兰德的创作大致可分为早期、成熟期、晚期三个阶段。他早年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感情,是虔诚主义教育和博德默直接影响的结果。克洛卜施托克是他学习的榜样,他第一部作品教诲诗《事物的性质》(1751)受了《救世主》的影响。《被考验的亚伯拉罕》(1753)是博德默直接指教的产物。1753年女友莎菲与拉罗施结婚,他情绪沮丧,写了《一个基督徒的感受》(1753),诗中主张禁欲,激烈反对一切爱情诗。
  到伯尔尼后,维兰德逐渐脱离博德默的影响,思想上开始"返俗"。他的悲剧《约翰娜·格莱夫人》(1758)标志这一转变的开始。回到比贝腊赫,维兰德的创作进入成熟期,他接受了舍夫茨伯里和伏尔泰的唯物主义思想,转向现实生活。这时他学习的榜样是莎士比亚,并把后者的22个剧本译成德文,编为《莎士比亚戏剧集》(1762~1766)。他第一部成功之作是《阿迦通的故事》(1766~1767),这是一部"教育小说"(或称"发展小说"),为这种体裁日后在德语文学中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小说描写了主人阿迦通(意即"好人"从脱离现实的理想世界转向现实生活,并决心为公众事业献身的发展过程,带有自传的性质。这里,维兰德提出了"和谐的人"的思想,认为只有感情和理智、心灵和头脑达到和谐的人才是"好人",只有"好人"才会有"好的时代"。这一思想是维兰德这个时期作品的基本主题,也是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此外,他在比贝腊赫还写了《自然战胜狂热的幻想或罗沙瓦的堂·西尔维奥历险记》(1764)、《滑稽故事集》(1765)以及史诗《摩沙里昂或格拉采女神的哲学》(1768)等。在《滑稽故事集》中有一些迎合宫廷趣味的香艳情节,宣扬享乐的人生哲学,引起了"格廷根林苑派"年轻诗人强烈的反感。
  在任哲学教授以后,维兰德研究了人类历史以及卢梭的学说,集中思考帝王将相在历史上起过的和可能起的作用。小说《金镜》(1772)以东方国家为背景,对德国的时弊作了大胆揭露,但寄希望于开明君主,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在魏玛写过一些供宫廷消遣的作品,其中包括剧本《阿尔采斯特》(1773)。这个剧遭到歌德的猛烈攻击,此事与格廷根林苑派以维兰德为敌都反映了维兰德与"狂飙突进"之间的矛盾。维兰德虽不反对这场新起的文学运动,但他乐于留在原来的立场。他在《德意志信使》上发表了小说《阿布德拉城居民的故事》(1774),以德国早期市民文学的"愚人文学"的形式,借用古希腊的背景和人物,对18世纪德国小市民的庸俗市侩习气进行尖锐讽刺。小说的主人公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发现那里的居民象过去一样的狭隘、自私、愚蠢,为区区小事争执不已。
  《奥伯龙》(1780)是一部童话故事集,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以及其他传说故事。这已是维兰德成熟期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进入晚期,他的主要精力用于翻译。他翻译了贺拉斯、卢奇安、西塞罗等人的作品,并编订自己的全集《手订全集》(1794~1802),共39卷,另有6卷补遗。
  维兰德是德国启蒙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他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已是"狂飙突进"运动席卷德国文坛的时刻。维兰德一生仰仗宫廷生活,作品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宫廷贵族的趣味,因而在他反映了市民阶级理想的作品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掺杂了贵族思想的成分。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是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小说对日后德国小说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他的小说哲学议论多于人物与环境的艺术描写,读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小说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古代外国,异国情调和古色古香的气氛冲淡了作品中包含的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J.Jacobs,Wielands Romane,Bern und München,1969.
 C. Sommer, Christoph Martin Wieland,Stuttgart, 1971.

为您推荐

维多夫罗,V.

维多夫罗,V. :   智利诗人。生于圣地亚哥一贵族家庭。少年时被送入耶稣会学校求学,不久辍学到阿根廷游历。1912年,与诗友们合办《青年诗神》杂志,传播现代主义诗歌奠基人鲁文·达里奥的诗歌创作理论和风格。1..

韦斯皮扬斯基,S.

韦斯皮扬斯基,S. : 波兰剧作家、画家。出身于克拉科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好绘画和雕刻艺术。中学毕业后在克拉科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在克拉科夫大学攻读历史、艺术史和文学史。1890年在布拉格、维也纳、意大利..

《望远镜》

《望远镜》 : 1831至1836年间在莫斯科出版的一种综合性杂志。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评论先驱尼·纳杰日金创办,1835至1836年与别林斯基合编。原为双周刊,1834年改为周刊。主要登载政论、科学消息和理论著作,强调文学..

瓦扬,R.

维拉卡泽,B.W.

维拉卡泽,B.W. : 南非祖鲁族诗人、学者。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8岁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9岁时以著作《祖鲁诗歌的产生与发展》(1935)的成就获文学硕士学位,40岁时以著作《恩古尔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1946..

瓦普察洛夫,Н.

瓦普察洛夫,Н. :   保加利亚诗人。生于班斯科城一个革命者的家庭。童年时代受到波特夫、伐佐夫等作家的影响。1926年中学毕业,入瓦尔纳航海学校学习,毕业后当过火夫、磨坊工人、火车司炉等。1933年加入工人党..

韦科尔

韦科尔 : 法国小说家、散文作家。原名让·布吕莱。生于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事绘画和雕刻,撰有《关于绘画业余爱好者的设想》(1927)和《切成薄片的人》(1929)等文。布吕莱以笔名韦科尔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是在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