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尔语文学 : 卡纳尔语属于南印度达罗毗荼语系。卡纳尔语文学兴起于耆那教传入卡纳塔克地区之时,形成于6、7世纪。现在最早的文学著作是 9世纪的《诗王路》,这是一部诗学著作,其中提到许多现已失传的诗人和作品。从10世纪起盛行"占布"(一种夹有散文的诗歌)文学,代表作家有本伯、彭纳、伦纳和纳格金德尔等。本伯被称为卡纳尔语的"最初的诗人",改写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并创作《祖师往世书》,叙述耆那教祖师的故事。纳格金德尔改写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2世纪,随着湿婆教派的兴起,盛行一种抒情散文诗体,叫做"沃吉纳"。教徒们以这种诗体表达他们激进的宗教和社会观点,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礼仪和耆那教的苦行,反对种姓的束缚,其中有5位重要的诗人:达西摩耶、伯萨沃、阿勒摩·伯拉普、摩诃德维耶格和金纳伯萨沃。13世纪早期,拉克万格运用"六行诗"体描写圣人生活,代表作是《赫里谢金德尔》,描写因热爱真理而受尽折磨的国王赫里谢金德尔的事迹。14至16世纪是维查耶纳伽王朝的黄金时期,涌现许多杰出的诗人。古马尔·维亚萨也改写了《摩诃婆罗多》。拉德纳格勒沃尔尼的长诗《婆罗代夏的光辉》描写耆那教教祖的儿子婆罗代夏的事迹,表明他的光辉不在于财富、权力和地位,而在于他的完美的人格,体现了作者理想中的伟人。这时期,毗湿奴教派的诗歌达到成熟阶段,代表诗人是布伦德罗达斯和格纳格达斯,他们的诗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在卡纳塔克地区人民中影响很深。16至18世纪有一位杰出的诗人萨尔沃吉纳,他创作了数百首"三行诗",笔调幽默,有许多格言警句;他尖锐地揭露和抨击种姓社会中的种种荒谬现象。从19至20世纪早期,大量翻译梵语、孟加拉语、马拉提语和英语文学作品,促进了现代卡纳尔语文学的迅速发展和繁荣。其中盖姆伯·纳拉扬的散文小说《印匣》(1823)系根据梵语戏剧《指环印》改写,被认为是中世纪文学转向现代文学的标志。现代著名作家有马斯迪·文格代瑟·艾衍加尔(笔名希里尼瓦萨)、德达特莱耶·拉摩金德尔·本德莱(笔名阿姆比卡德纳耶德特)、高德·希伐拉摩·加楞特(1902~ )、布德布(1904~ )、索伯勒克利希那·阿迪格(1918~
)和基利希·迦尔那德(1937~ )等。马斯迪著有50多部作品,如诗集《阿鲁纳》,长篇小说《苏班纳》、《钱纳伯萨沃纳耶格》,剧本《耶索塔拉》等。他的作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文笔幽默风趣,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诗人本德莱的作品有描绘自然美景的《黎明》;有颂扬民族主义的《三亿三千万之歌》、《梦幻》;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的《只有一口食物的口袋》;有控诉资本主义罪恶的《瞎眼的黄金在跳舞》等。他的剧本《死亡游戏》被称作卡纳尔语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荒诞派戏剧"。加楞特是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返回土地》(1940)、《古迪亚孩子》(1951)等,还有一部饶有趣味的自传。布德布创作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有50多部。他的《罗摩衍那美景》(1955)是梵语史诗《罗摩衍那》的改写本,共有 23-00行。他于1967年获得印度文学"讲坛奖"。阿迪格是诗人,主要诗集有《我们走过的道路》(1948)、《大地之歌》(1959)等。他的诗歌语言刚健,感情饱满,内容充实,敢于正视痛苦的社会现实。他也是文艺批评家,编辑一份重要的卡纳尔语文学评论杂志《见证》。迦尔那德是戏剧家,善于吸收当代西方戏剧和卡纳尔民间戏剧两者的长处,主要剧作有取材于印度史诗故事的《迅行王》(1961)、描写中世纪穆斯林帝王的《杜格拉克》(1964)和取材于印度神话故事的《赫耶沃德纳》(1971)等。
印度文学院:《印度现代文学》,新德里,1956。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