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 :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武功歌"的代表作品。中世纪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武功歌"很多,行吟诗人弹奏着简单的乐器,在热闹的集市上卖唱,有时也到封建郡主的邸宅中去卖唱。到11世纪末叶,这类歌谣才逐渐用文字记录下来。
  《罗兰之歌》流传着许多抄本,其中以牛津大学收藏的抄本最为完善。全诗长4,002行,分291节,是用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诗的结构大致可分为 3个部分:第 1部分写加奈隆投敌叛卖,是序幕;第 2部分写骑士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遇上敌人伏击,全军覆没,是全诗的高潮;第 3部分写对叛徒加奈隆的惩罚,是尾声。这首史诗以描写查理大帝的胜利开始。查理大帝率大军在西班牙转战 7年,无往而不胜。只有信奉伊斯兰教的马席勒国王尚未被征服,他面临查理大帝的大军压境,一面遣使求和,一面阴谋袭击敌军。查理大帝召集众将商议,他的外甥罗兰骑士主战。另一骑士加奈隆受了敌人的贿赂,主张议和。罗兰建议派加奈隆去敌营探听虚实。这是一个有生命危险的使命。加奈隆怀恨罗兰,阴谋报复。到了敌营,加奈隆叛变。他与敌人合谋,设重兵在山谷中伏击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罗兰仓卒应战,终于全军覆没,自已也战死沙场。查理大帝闻讯回兵支援罗兰,已无法挽回败局。查理大帝回到法国,严惩叛徒加奈隆,处以四马分尸的极刑。
  《罗兰之歌》具有很大的传说成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观点和愿望。查理大帝是贯穿全诗的中心人物。历史上查理大帝当政年代在768至814年之间。他经过了长期的征战,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后世人民的心目中,这是封建王国统一和强盛时期,人民可以得到生息繁荣的机会。因此诗歌中的查理大帝是人民理想的君主形象。罗兰忠君爱国,为了保卫疆土与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惜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是理想的封建骑士的形象。整首《罗兰之歌》反映了人民对上升中的封建集权势力的期待,要求法兰西王国既无外侮,又无内乱,建成一个使人民能安居乐业的封建等级制的君主专制国家。
  与中世纪的一般文学作品一样,《罗兰之歌》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由于当时教会是文化的唯一掌握者,人民的文化修养离不开教会的影响,一切武功歌(包括《罗兰之歌》在内)的最早手抄本也是修道院中的僧侣完成的,他们在传抄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作品加上宗教色彩,并认为这样加工是他们的神圣职责。
  参考书目
 Joseph Bédier, La Chanson de Roland,Piazza,1927.

为您推荐

伦格伦,A.M.

伦格伦,A.M. : 瑞典女诗人。生于乌普萨拉。父亲是大学讲师,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写的诗中比较重要的是《茶会》,反映了小市民阶层妇女的百无聊赖的生活。以后写了很多讽刺诗,如《夫贵妻荣》、《朱丽亚娜小..

罗斯金,J.

罗斯金,J. :   英国作家、批评家。出生于伦敦一个殷实的酒商家庭。从小受严格的家庭教育。每年夏天随父母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1836年进牛津大学基督学院,1840年因病..

黎贵惇

黎贵惇 : 越南黎朝学者。字允厚,号桂堂。太平省缘河县人。18岁中解元,28岁中榜眼,任工部尚书等职,曾出使中国。他学识渊博,著作包括古籍研究、史地纂修、经传释义、诗文创作,内容涉及哲学、经济等各个方面。主要作..

罗梅罗,J.R.

罗兰,R.

罗兰,R. :   法国作家。1866年 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他的父亲为银行小职员。1886年,罗兰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通过考试取得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伦敦,J.

伦敦,J. :   美国作家。1876年 1月12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父亲是破产的农民,家庭非常贫困。他从幼年起就以出卖体力为生,曾去卖报、卸货。14岁进奥克兰罐头厂当童工。15岁时,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旧金山..

罗曼,J.

罗曼,J. : 海地诗人、作家、政治活动家。生于太子港。在天主教学校接受初等教育,后去瑞士留学,在瑞士和法国接受了进步的社会思想和艺术思想。1927年回国,与埃米利厄·鲁梅尔等人创办《土著评论》,鼓吹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