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新闻)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刊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从这天起,并连载语言学家吕淑湘和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闻界为语言问题而展开的一场持久的学习运动。其根源是:各报纸的编辑、记者大都来自农村革命根据地,对祖国语言的使用未经严格的锤炼,《人民日报》社论归结为:1.生造一些群众难懂的过分简略的词语,如“保反委员会”、“建网工作”等。2.文理不通,逻辑混乱,不合语法规范等。3.空话连篇,缺乏条理,重犯毛泽东在抗日时期就已批评过的“党八股”的老毛病。《人民日报》社论认为这些不能容忍的语言混乱状况,在政治上是对于人民利益的损害,也是对于祖国语言的破坏。社论号召新闻工作者要向中国古典语言巨匠和现代语言大师鲁迅和毛泽东学习语言,发扬祖国语言的优秀传统,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为您推荐

鞍山《工人生活报》事件(新闻)

鞍山《工人生活报》事件:1953年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鞍山〈工人生活报〉不能展开自下而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因何在》。这实际上是鞍山《工人生活报》编辑部通过中央党报向自己的同级党委实行了开展批评..

口腔开度说(语言)

口腔开度说(语言):瑞士索绪尔关于音节性质及音节划分的一种说法。按照发音时口腔开度的大小把相连的音素分成“开音”和“闭音”,两个音素相连,若第一个的开度比第二个小,这第一个音素是开音,如[pa]中的[p];若第一个的开度比第..

关于“合理想象”的讨论(新闻)

关于“合理想象”的讨论:1953年新华通讯社以朝鲜战争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为例,对于新闻通讯写作能不能“合理想象”的问题在社内进行一场讨论。那篇通讯描写黄继光持爆破筒冲向敌碉堡,在爆破前一刹那仍怀..

送气音(语言)

黄逸峰事件(新闻)

黄逸峰事件:发生在1953年初的黄逸峰事件,是一起著名的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事件。黄逸峰是建国初期华东行政区交通部部长兼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校长。由于他违反中共中央关于展开批评的决定,对学生批评实行压制,打击报复,..

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新闻)

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针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举行。25日闭幕后的当天夜晚至次日凌晨,苏共中央总书记..

舌面后音(语言)

舌面后音(语言):也叫“后舌面软腭音”、“舌根音”。舌面音的一种。发音时舌面后部向软腭或软硬腭交接处靠拢构成气流的阻碍。如普通话“干”[kAn]、“看”[k‘An]、“昂”[aη]中的[k]、[k‘]、[η]是舌面后塞音;“悍”[xAn],喜德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