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古梗摄和曾摄阳声韵到元代合流。在《中原音韵》中,梗摄庚、耕、清、青韵和曾摄登、蒸韵合为庚青韵。其中有一部分唇音和喉牙音字重见于东钟韵,与中古通摄字同韵,如“轰”字来自中古梗合二耕韵,在《中原音韵》庚青韵中与“薨”(中古曾合一登韵)同音,又见东钟韵,与“烘”(中古通合一东韵)同音。“鹏”字来自中古曾开一登韵,在庚青韵中与“朋”(中古曾开一登韵)同音,又见东钟韵,与“蓬”(中古通合一东韵)同音。
梗、曾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
梗、曾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
指中古梗摄和曾摄阳声韵到元代合流。在《中原音韵》中,梗摄庚、耕、清、青韵和曾摄登、蒸韵合为庚青韵。其中有一部分唇音和喉牙音字重见于东钟韵,与中古通摄字同韵,如“轰”字来自中古梗合二耕韵,在《中原音韵》庚青韵中与“薨”(中古曾合一登韵)同音,又见东钟韵,与“烘”(中古通合一东韵)同音。“鹏”字来自中古曾开一登韵,在庚青韵中与“朋”(中古曾开一登韵)同音,又见东钟韵,与“蓬”(中古通合一东韵)同音。
李方桂谐声说(语言):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关于拟测上古声母的学说。李氏针对谐声字的许多复杂现象,暂拟了两条简单的谐声原则:(1)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谐。这一条内又有三项细则:1.舌根塞音可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关于声调的学说。《切韵》音系向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演化过程中,调类变化相对来说较小,具体调值的变化则很大。《切韵》音系有四个调位,各按阴阳可分成八个调类。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的类别都可用..
江宕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汉语中古时期及其以后的重要音变现象之一。早期等韵图把江、宕二摄各韵分为两摄,但稍后的韵图如《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等就把它们合为一摄,名为“混等”,这自然是音变造成的。一般认为..
母(语言):明代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1602年)中的一个虚设声母。该书是一部以明代北京音为基础方音的等韵图。全书分十三摄,除祝摄独韵仅一图外,其他各摄均分开合二图,共二十五图。每图横列二十二字母,分上、中、下..
古低元音今多高化说(语言):王力所确认的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王力《汉语史稿》指出:在汉语语音发展过程中,元音高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歌韵,上古是[a]、中古是[a]、近代是[]、现代北方话一般是[o],北京话于舌齿音读[uo](喉音读]),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