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报刊活动家、文学家。江苏常州人。1916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翻译作品。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政论。同年11月,与郑振铎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发表文章20篇,表现了社会主义倾向。出版19期被封后,1920年8月,又合办《人道》旬刊。1920年10月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派记者,前往苏俄采访。沿途和旅居苏俄期间,共发表新闻通讯50余篇(包括与俞颂华、李宗武合写),16万字以上,还写了《饿乡记程》、《赤都心史》、《俄国文学史》、《俄罗斯革命论》等4本书,首次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了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1923年1月回国。在中共“三大”至“六大”上,先后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代理中宣部长。1923年至1927年,历任《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主编。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主编中共创办的《热血日报》。曾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党的纲领策略,批判实用主义、“戴季陶主义”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并当选为党中央书记。同年10月主持创办《布尔塞维克》周刊,任主编。1928年5月,再次赴苏联,主持党的“六大”。1930年8月回国,指导《红旗日报》的出版。1931年1月被排斥出党的领导机关之后,在上海领导进步文化运动。指导“左联”外围刊物《文艺新闻》的出版和“记联”的成立。团结鲁迅等左翼作家,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繁荣进步文艺。1934年1月赴江西中央苏区,当选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委员,主持红色中华社工作。此前,曾在中共上海地下刊物《斗争》上发表《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一文,阐述了党报思想。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遇害。部分遗著被编为《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