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报人、政论家。字守常,笔名明明、冥冥、孤松、猎夫等。河北乐亭人。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期间,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创办主编《言治》月刊。同年冬赴日本留学。1916年春,任中华留日学生总会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主编《民彝》杂志创刊号,撰写长篇政论《民彝与政治》。这一时期还为《甲寅》月刊、《新青年》撰写《青春》等政论,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1916年5月回国,8月任北京《晨钟报》主编,撰写发刊词《〈晨钟〉之使命》(副题《青春中华之创造》)。1917年1月任《甲寅》日刊编辑。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来,1918年7月,在《言治》季刊发表政论《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又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政论,揭开中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918至1919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主要编撰人,与陈独秀等人创办《每周评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任编辑主任,主编《少年中国》月刊,编辑改革《晨报副刊》,指导北京大学学生刊物《国民》和《新潮》杂志的出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1920年10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出版《劳动音》周刊。1921年到192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书记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周刊、《国民新报》等,并为《新青年》、《向导》等多种报刊撰稿,宣传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927年4月6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4月28日英勇就义。
李大钊从1913年起到1927年止的14年中,先后主编或指导编辑出版的报刊近20种,撰写政论、时评、通讯、诗歌300余篇。他的文章著述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他重视新闻事业,认为这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强调政论家应具备“知识·诚笃·勇气”三个方面的完整修养,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把“眼光映注到全社会的生活上”,使报刊能够面向工农大众、真实反映并批评指导社会实际,更好地引导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的报刊文字收入《李大钊选集》、《李大钊文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