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报房:中国古代以编辑、印刷、发行《京报》为业的原始型的报社组织。创始于明末,发展于清代。据现存的清末的部分《京报》观察,当时报房主要有九家,为聚兴报房、公兴报房、集文报房、杜记报房等,其中有些经营几十年。这些报房既是民间机构,又与清廷内府有密切关系,是带有民间经营的传播政府公报的新闻性质的行业。他们的编辑过程大致是,每天中午派人到清廷发布“邸钞”的地方抄取当天发布的“官文书”;取得抄件后,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报道和谕旨外,奏摺数量较多,要进行筛选。为争取时间,争取读者,“宫门抄”和重要谕旨一到手就排印,在晚间发行。然后,按“宫门抄”、谕旨、奏摺的顺序进行编排,当晚印好,次日发行。这些颇象后来的日报和晚报,只不过“日报”中有“晚报”的内容。他们的印刷方式与近代报纸相似,先拣字、按固定规格拼版、手工印刷、再摺页、加封皮、用纸捻装订成册,切裁整齐,然后用木戳盖上红色的《京报》和“某某报房”等字样。发行方法,京城主要是雇用送报人按时送给订户,报房同时出售;对外地,有两种渠道:一是与“提塘”(清代传递文书机构)挂钩,由其代为传送;二是通过民间经营的“信局”协助出售。另外,还有从“信局”买来复制出售的。据研究者分析,这些报房既有近似近代报纸的生产流程、生产工具,又有以牟利为目的并在同行中竞争的经营方式,加上有明确的办报方针和读者对象,所以这种报房是近代报纸的雏形,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报纸向近代报纸过渡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