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新闻)

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一种,通常指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在古代文献、古典小说和古代文人的著作中,它也被别称为邸钞、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钞报、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报或除目。邸报的邸起源于汉朝,是地方各郡在京师设置的专门机构,主要用于“通奏报,待朝宿”。留存至今的汉朝文献中,还没有关于发行邸报的记载。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邸报诞生于唐朝。唐宣宗时的中书舍人孙樵,曾经在襄汉一带发现唐玄宗开元年间发行的“数十幅书”,其中刊载了不少有关朝廷政事方面的消息,见于他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这是有关邸报的最早的记载。唐朝文献中还没有出现过邸报字样,但多数新闻史学者认为孙樵所看到的开元杂报,就是当时的邸报。根据这一说法,我国邸报诞生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即公元713至741年。1983年我国新闻史研究工作者经过考证,又认定现存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编号为S.1156的一份进奏院状,是一份唐代的邸报。这份进奏院状是1907年英籍考古学者斯坦因从我国敦煌石窟中掠走的,它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归义军节度使派驻京师负责传发邸报的官员,从皇帝驻地发回敦煌的,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这一观点,也为多数新闻史学者所接受。宋朝以后,邸报一词经常出现于公私文献,它已成为朝野人士获知朝政的重要媒介,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邸报的发布办法,各朝代不尽相同。唐代由上都进奏院的进奏官负责传发;宋代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然后经由上都进奏院的进奏官“报行天下”;明代由通政院负责传发;清代则由六科负责发抄,由各省派驻首都的提塘负责传报。邸报一般没有报头,唐代每份只有一张,卷成一卷以便携带;宋以后,每份装订成一小册,每册三、五页至十数页不等,外观类似线装书。早期的邸报是手抄的。宋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雕版印刷,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才广泛使用活版印刷。邸报的内容以皇帝谕旨、皇室动态、朝廷的法令、大臣的题奏、中枢的奖罚任免事项等为主,所有的稿件在发布以前,都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和当权大臣的检查,重要稿件的取舍,往往由皇帝亲自决定。各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注意邸报的发布工作,并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密的控制。邸报有时也被人用来称呼宋代以后出现的民办小报和民间报房的报纸,这两种报纸和官办的邸报性质不同,但内容有时比较接近,因此在称谓上时有混淆。

为您推荐

揭帖(新闻)

揭帖:唐代以后农民起义者向公众进行宣传的一种方式。最初,农民起义者只知道口头宣传,唐以后逐渐发展到文字宣传。他们经常在街市和公共场所散发预制的宣传品,当时称为“匿名帖子”。明末农民起义军利用揭帖进行宣传的..

敦煌进奏院状(新闻)

敦煌进奏院状: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所见一份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这份报纸是驻在敦煌一带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

京报报房(新闻)

京报报房:中国古代以编辑、印刷、发行《京报》为业的原始型的报社组织。创始于明末,发展于清代。据现存的清末的部分《京报》观察,当时报房主要有九家,为聚兴报房、公兴报房、集文报房、杜记报房等,其中有些经营几十年..

报单与报条(新闻)

榜(新闻)

榜:太平天国早期宣传组织群众的主要方式,类似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揭帖、现代的墙报。它一般用黄纸,或印刷或手抄。正文前往往注有发榜的机关和官员的姓名、职衔,并按内容冠以“诲谕”(威严者)、“谆谕”(寻常者)、“瑞谕..

旗报和牌报(新闻)

旗报和牌报:唐代以后农民起义者向公众进行宣传的一种方式。起初,农民起义者把誊写或印刷的类似传单的宣传品,在城镇乡村散发,当时称为“揭帖”、“匿名帖子”。以后,又在布上和质轻的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上,写着鼓动性..

小报(新闻)

小报:中国封建时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宋大观四年(1110年)貌似朝报的小报首次在汴京出现,内容为未经发布的官吏任免消息和臣僚奏章。南宋时个别进奏院官吏和公职人员参与搜集消息的活动,小报更加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