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文艺(文学)

国统区文艺:

指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后至1949年全国大陆获得解放为止,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的文艺运动。根据茅盾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进步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应该是国统区文艺的主流。尽管受到反动派的种种压制、迫害,队伍本身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他们对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对于在反动统治下的民主运动,对于人民解放战争,都曾起了积极的推动或配合的作用。从实际情况考察,国统区文艺大致经历四个时期。自1937年7月至1938年底为第一个时期。为鼓舞抗战,文艺工作者组织了许多演剧队、抗宣队,深入前线和农村,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型的作品,如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活报剧、街头剧、街头诗等。“好一计鞭子”街头剧风行一时。抗日歌曲也十分流行。此间,还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自武汉沦陷经皖南事变至1944年夏为第二个时期。国民党当局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激起广大革命文艺絜、作者的义愤。艾青、田间等的诗歌,茅盾、巴金、老舍的小说,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作,反映了斗争中的现实。自1944年秋至抗战胜利,为第三个时期。这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群众要求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许多作家投身民主运动行列,写出了一批短小精悍的政治讽刺诗与杂文。自1945年抗战胜利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为第四个时期。国民党当局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广大群众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文艺为配合这一运动,创作了一批讽刺诗、讽刺剧及小说作品。其中,闻一多的政论、演讲尤为锋利、动人。总之,国统区的进步的、革命文艺运动,在不同时期都配合了斗争需要。它们在总的方向上,和解放区文艺运动是一致的。

为您推荐

孤岛文艺(文学)

孤岛文艺: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沦陷时期,一批爱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利用当时的公共租界从事抗日救亡文艺运动,文学史上称作“孤岛文艺”。由王任叔、柯灵、唐弢等人合办的《鲁迅风》杂志,是“孤岛”时期具有战斗性的..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学)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服务、以发展创作为中心的誓师大会。周恩来到会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政治报告,周扬作《为创造更..

民间文学(文学)

民间文学: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在阶级社会,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平话、谚语、说唱、戏曲等,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

苏区文艺(文学)

新文学(文学)

新文学:泛指“五四”时期产生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旧文学不同的文学。在内容上,它力图表现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为其主要倾向;在形式上,它以接近群众的语言——白话,为主要书面用语,从而冲破了几千年来以文言..

民族化(文学)

民族化:指文艺家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民族化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无产阶级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

伤痕文学(文学)

伤痕文学: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