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文艺(文学)

孤岛文艺: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沦陷时期,一批爱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利用当时的公共租界从事抗日救亡文艺运动,文学史上称作“孤岛文艺”。由王任叔、柯灵、唐弢等人合办的《鲁迅风》杂志,是“孤岛”时期具有战斗性的杂文刊物。它以犀利的杂感,讽刺、鞭挞了日伪的罪恶行为,启迪人们爱国热情。郑振铎、周木斋等都曾为刊物撰稿。“孤岛”时期文艺最突出成就是戏剧运动。为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党的戏剧工作者先后组织了青鸟剧社、上海艺术剧院和晓风剧团等,并上演过阿英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演出剧名《明末遗恨》)、《海国英雄》(又名《郑成功》)以及《杨娥传》。此外,还上演过《夜上海》(于伶编剧)、《李秀成之死》、《上海屋檐下》等。以上剧本上演,均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孤岛”时期上海出版界最重要收获是《鲁迅全集》公开出版。这部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纂(委员会主席蔡元培、副主席宋庆龄)出版的《鲁迅全集》,收鲁迅的创作与翻译共二十卷。这是鲁迅逝世后出版的第一套全集。此外,斯诺的《西行漫记》也于同时出版。“孤絜文艺”是抗战文艺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您推荐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学)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服务、以发展创作为中心的誓师大会。周恩来到会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政治报告,周扬作《为创造更..

民间文学(文学)

民间文学: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在阶级社会,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平话、谚语、说唱、戏曲等,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

苏区文艺(文学)

苏区文艺: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江西苏区为中心开展起来的革命文艺运动。1929年12月,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就指出革命宣传工作对于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

新文学(文学)

民族化(文学)

民族化:指文艺家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民族化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无产阶级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

伤痕文学(文学)

伤痕文学: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在..

新秧歌剧(文学)

新秧歌剧: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出现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群众文艺样式。它在原来就广泛流传于我国农村的民间文艺旧秧歌的基础上,经过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加工,使其成为一种又说又唱、载歌载舞的新型歌舞短剧,既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