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学)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成立的文艺界广泛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发起人包括文学界各方面的代表97人。郭沫若、茅盾、老舍、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张道藩、姚蓬子、王平陵等四十五人为理事。周思来、孙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事。老舍为理事会总务部主任。该会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并组织作家参加战地服务团、访问团,进行抗战宣传,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广泛的影响。“文协”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

为您推荐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学)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服务、以发展创作为中心的誓师大会。周恩来到会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政治报告,周扬作《为创造更..

民间文学(文学)

民间文学: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在阶级社会,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平话、谚语、说唱、戏曲等,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

苏区文艺(文学)

苏区文艺: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江西苏区为中心开展起来的革命文艺运动。1929年12月,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就指出革命宣传工作对于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

新文学(文学)

民族化(文学)

民族化:指文艺家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民族化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无产阶级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

伤痕文学(文学)

伤痕文学: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在..

新秧歌剧(文学)

新秧歌剧: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出现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群众文艺样式。它在原来就广泛流传于我国农村的民间文艺旧秧歌的基础上,经过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加工,使其成为一种又说又唱、载歌载舞的新型歌舞短剧,既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