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农业古国,农业历史悠久。解放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建国以后,农业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580亿元(包括村办工业),比1949年的326亿元增长13倍。1985年粮食产量达37911万吨,棉花产量414.7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2.34倍多和8.3倍多。在这过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业发展缓慢,1978年以前的26年,农业年平均递增率仅3.2%,粮食平均每年增长500多万吨,棉花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成功地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进而实行农产品合同定购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六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8.1%,大大超过4-5%的计划指标。粮食连年丰收,1984年产量达40731万吨,1985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原因而减产,仍达37911万吨。1984年棉花产量达625.8万吨,1985年减产,仍达414.7万吨。终于实现了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的宿愿。我国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农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协调,粮食作物比例占种植业的783%,经济作物占13.4%,林牧副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0.2%。同时,农村经济开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发展,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崛起,使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运输、建筑综合经营的新格局。1985年全国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总产值占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2.3%。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54年的64元、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5年的397元,农民居住条件也进一步改善,1978年到1985年全国约有半数农户修建了新房,累计建房面积达41亿平方米。“七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将承前启后,继续发展,农业总产值将每年平均增长6%,乡镇企业产值年增长13%,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大约达42500-45000万吨,棉花产量大约达到425万吨。
我国农业概况
我国农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