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14—
【介绍】:
小说家。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参加了“二师”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因而失学流亡北平。1934年入山东省立剧院,次年重返北平,在左翼作家联盟主办的《伶仃》月刊上发表了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夜之交流》。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故乡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直至解放前夕,先后任游击一大队政治委员、蠡县宣传部长、湖北襄樊地委宣传部长等职,领导和参加剿匪、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及土地改革工作。先后写了《爸爸做错了》、《血洒芦沟桥》、《千里堤》等剧本和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等,揭露敌人罪行,歌颂抗日英雄,主要记录生活实事,艺术加工不够。建国后历任《武汉日报》社长,北京文学讲习所支部书记,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写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作品通过两家农民和一家地主几代之间斗争历史的描写,反映了冀中平原上革命斗争的急风暴雨,塑造了朱老忠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1963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播火记》,描写波澜壮阔的“高蠡暴动”。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翻身记事》。1980年出版长篇小说《烽烟图》。他的作品人物粗犷,场面壮观,语言朴质、生动、乡土气息浓郁。